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0/11/pc202011210bb50d1bc0d84f9996cee249ca9b7a41.jpg
觉醒的民族大义 中煤地质报第2526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0-11/23/006124.html

觉醒的民族大义

——评电影《八佰》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2020-11-21 作者 杜晓文 (山东局研究院)

前不久,电影《八佰》一上映便荣登全球票房冠军。

电影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激战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国民党军队全面撤退,仅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由于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地理位置特殊,造就了被围观的战场奇观。“八百壮士”拿出“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日军苦战四天四夜,坚守最后防线,向全世界证明国人誓死保卫中华的决心,激发着全国四万万同胞的抗战热情。

勇——我不是逃兵

何为“勇”?《论语》中曾提到过两种“勇”,一种是“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里的“勇”指的是莽夫之“勇”,祸乱之源。另一种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的无畏之“勇”、仁爱之“勇”。影片将小人物的“勇”与民族大义结合起来。

败也勇,成也勇。纵观历史,中日之战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日军因莽夫之“勇”所取之利,让两国百姓均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我国惨遭侵略,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影片开头通过一只乌鸦落在焦黑的尸体上这一镜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当日军第一次攻打四行仓库,大部分战士在前方奋勇杀敌时,“逃兵”却蜷缩在角落里捂住耳朵瑟瑟发抖。在日军屡次挑衅下,恐惧和愤怒彻底激怒了他们,将他们内心的无畏之“勇”、爱国之情激发出来。部队里的“农民兵”端午、“贪生怕死的瓜 ”老铁在与日军的搏斗中由之前想方设法的“逃”转变成了主动请缨的“战”。

孝——为了家乡的老娘

何为孝?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志士仁人遇到与自己信仰相违背的事,宁可牺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维护信仰。但当志士仁人遇到了“孝”,结果会如何?特别是在影片中,为国家而战、为信仰而死的战士是不孝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些战士实现了真正的“大孝”。

影片中,日军在全面进攻时,妄想通过炸毁仓库来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以陈树生为领头人的战士们将手榴弹捆在自己身上,以血肉之躯摧毁了日军的阴谋。战士们排成一列,一边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跳下楼。此举足以将敌军吓退,并警醒国人,也震撼了世界。战士在跳楼的过程中喊着:“娘,孩儿不孝。”这里的不孝是真的“不孝”吗?国家之患最终殃及的是国人的每个小家,“孝”归根到底说的是保障父母晚年生活的安康祥乐,若国将不国,又何谈家人之乐,即便常伴父母膝下,又怎能说是真正的“孝”呢!

醒——我们一起战斗

电影《八佰》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剖析了人性在战争中的麻木与觉醒。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八百壮士”所在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之间虽仅隔着一条苏州河,但是河的两岸却千差万别。河的一侧是生命的写照,另一侧是生活的日常,一岸是黑暗,一岸是光明,北岸死,南岸生。影片开始,浩浩荡荡的百姓通过“垃圾桥”涌入租界。“垃圾桥”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外国列强对中国人的歧视,桥北面的中国百姓在他们眼里如同“垃圾”。为了保住性命和家产,老百姓奔向河对面,祈求外国人的保护。当日军放出三小时内拿下四行仓库的狂言,河对岸有人不仅没有一丝担忧,反而选择“押赌注”,以此牟利。可见,麻木是最可怕的灾难。

当对岸的国人看到“八百壮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冉冉升起的国旗,用生命保卫最后的阵地、捍卫祖国的尊严时,爱国之心也随之被唤醒。随着战士们一个个倒在枪林弹雨中,一双双手从南岸的栏杆中伸出来,有的伸开手指想要拉他们一把,有的握紧拳头给他们鼓劲……租界原本只拿着望远镜观望的教授最终拿出家中的猎枪向暗处的日军开枪,赌场的女老板拿出家中存放的吗啡给受伤的战士们使用。可见,国人觉醒才是治愈国家的最好良方。

不论是面对“天灾”还是“人祸”,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怯”,但是君子会选择“坦荡荡”,小人则选择“长戚戚”。电影《八佰》通过挖掘当时社会上的不“仁”、不“义”,通过尖锐的人性对立,唤醒大家心中的爱国情感,使更多人由“长戚戚”走向“坦荡荡”。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母爱如水诗中觅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