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0/12/pc2020121319cdaefe91e84e0d9184ccab1682ebda.jpg
第一书记显第一担当 中煤地质报第2532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0-12/14/006265.html

第一书记显第一担当

——记福建省一九六大队驻村第一书记王金和

2020-12-13 作者 吴雁林

大禾镇源头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北部,为永平镇、大禾镇与桃溪镇三镇接合部,人多地少、资源贫乏,是典型的边缘山区村,曾经也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

2017年12月,一纸任命将福建省一九六地质大队职工王金和与源头村紧紧联系在一起。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肩负着脱贫攻坚使命,王金和来到源头村,从地质高级工程师“变身”驻村第一书记,从便捷的城市来到偏远山村,他扎根基层、深入农家,用脚下走过的路和沾满的泥土,记录了新时代闽煤地质人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有力足迹。

担起“第一责任”,当好基层组织“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脱贫奔小康,支部是核心,班子是基础,党员是关键。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王金和驻村后担起的首要任务。

一到村里,王金和便积极与单位及镇党委沟通联系,深研细学基层党建、农村工作知识。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他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走村入户问人口、问收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村里的整体情况。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好党支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王金和指明了工作方向。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党组织这个“主心骨”硬起来,贫困群众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驻村三年来,王金和先后完善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周一村务通报制度、党员专题议事制度、党员包联贫困户制度等,组织开展了“帮扶联创”“双联双促”“守初心、悟初心、践初心”“红土先锋服务”系列活动,举办各类培训学习50余次。他定期组织党员学政策、议民事、解民忧,村里的一名老党员说:“王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讨论的次数也多了,很多事情在讨论中找到了办法。”每一件事情的解决,都让村民对党支部有了更多的信任感,大事小事都想到村部说一说,找王金和聊一聊。

村子发展慢,关键是缺人。发展新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成了王金和的重要责任。初到源头村时,王金和就发现村里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在现有的36名党员中,50岁以下的党员不到10名。于是,他在抓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吸收了5名35周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定制度、学知识、建纽带、立规矩、壮力量……在王金和的带动下,源头村“两委”班子发生了明显变化,支部有了活力,队伍有了合力,每个党员都充满干劲,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村里整治环境卫生,共产党员顶上去,带头把自家的养殖场污水处理了;村里修路,共产党员顶上去,当义务质量监督员;村里修水渠人手不足,共产党员顶上去,干最累最苦的活;村里疫情防控任务重,共产党员顶上去,挨家挨户摸排宣传、昼夜值守。

党建引领,各方支持。如今的源头村,由脏乱穷山村,摇身一变成为村容洁、民风淳、尚文明、重发展的幸福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担起发展责任,当好富民强村“引路人”

源头村地处偏远、山大沟深,9个村民小组散居在山脚山坡各处,村组道路高高低低,汽车进村弯弯绕绕;1560名村民中,贫困户就有36户123人,观念老旧、思想保守,经济发展缓慢……

如何答好脱贫攻坚这份答卷,是摆在王金和面前的严肃考题。

一接到派驻工作安排,王金和就开始思考,如何找准发展路子,推进精准脱贫、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驻村后,他与村“两委”几经商议,确立了三年内“建造一个中心、修通一条路、开发一片田、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强化一个支部”的发展目标,为源头村勾勒出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当地质队员成为山区村干部,王金和身上的橙色地质工作服也变成了夹克衬衣,到处“化缘”跑项目、争取扶持资金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长久以来,源头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村道狭窄、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穷在天、困在路”,王金和到村后,积极与市、县、镇三级政府部门和派出单位福建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六大队联系,为源头村争取到各类资金600余万元,拓宽村级道路3公里,修缮硬化村内机耕道6.3公里、机耕道路基2.8公里、水渠7.6公里,修建桥梁1座,安装照明路灯50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环境和农作条件。道路通畅了,群众内心也宽畅;路灯亮了,群众向着那光亮前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王金和深知,修路只是第一步,源头村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源头村人多地少,“水稻+养鸡鸭”模式是当地的传统生产模式,年年效益平淡,如遇极端天气,收获可能更惨淡。由于没有支柱产业,多数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缺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一重又一重的难题摆在了王金和面前,他倍感压力,但毫不退缩,“既然背靠大山,那就想办法走出一条绿色生态脱贫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王金和与村党支部委员、部分村民代表、党员积极探索产业帮扶之道,经过调研考察、反复研究,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的工作思路。他深入了解各家各户的收入状况、农作情况,精准实行“一户一策”,并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开展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在他的鼓励下,全村有126户投入到石参、脐橙、辣椒、仙草、生姜等种植业中,75户投入到象洞鸡、黑兔、蜜蜂、大白鸭等养殖业中,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百余亩的脐橙种植园,还吸收了6名贫困人员进园务工。

为了帮助村子长远发展,王金和与村“两委”经过研究,巧用村文化活动中心楼顶空间新建光伏发电三期项目,功率42.5千瓦,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为村里集聚了更多的“阳光财富”。他还充分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将源头村财政扶贫资金进行金融投资,每年收益率可达6%,让村集体“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经过三年的努力,源头村产业经济发展已初见成效,脐橙、石参、象洞鸡等种植、养殖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激发了内生动力,村集体资金资产盘活、光伏发电站等项目建设为长远发展增加了底气。2018年,源头村实现了整体脱贫,2019年,村财政收入12万元,人均收入11900元,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担起服务责任,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

走访了解群众现状,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脱贫致富出点子、找路子,是王金和的日常功课。

在源头村的三年,王金和累计奔走2万公里,每家每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个水壶、一个笔记本,是王金和的装备,厚厚的工作日志上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数字,“人口、亩产、收入、贫困原因”是他记的最多的内容。

扶贫工作,事无巨细。“我们的护林补助为什么还没有到”“我们为什么没有低保,精准扶贫户为什么没有我们”“我们家的房屋能改造不”,这些问题,王金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每个问题他都认真聆听,拿文件政策给村民看,不厌其烦地逐一解释,能解决的马上帮助解决。“做好小事,就是大事。有些事情,看似很小,但是关系贫困户的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怠慢。”王金和说。

心系源头,王金和把整颗心都带到了村里。村民反映的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没人,村里也没去处,连个说话消遣的地儿都没有”“村里没有老人院,独居老人生活没保障”,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中。

王金和利用武平县“消除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政策契机,积极与上级沟通,将源头村纳入项目名单之列,筹集到建设资金100余万元。配套设施资金有缺口,他主动向派出单位汇报情况,得到了局、队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予了专项帮扶资金。2019年1月,集村部、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幸福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办公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日常休闲有了去处,“幸福院”更是让孤寡老人生活得到保障。

驻村期间,王金和听说村里一些地方有时候会喝不上水,水质也不是很好。于是,他把村民的饮水问题写到自己的扶贫规划中,多次向上级汇报,争取到资金12万元,解决了车上-大布自然村400余人的饮水问题,让全村人喝上了“安全水”。村民反映源头村生态公益林补助款一直没有发放到位,他马上到林业部门了解情况。了解到补助款是因为产权纠纷未能发放,他耐心调解纠纷,将5000亩护林补助款发放到林农户手中,解决了这个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像王金和这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煤田系统党员干部还有许多,只争朝夕的扶贫身影,践行着新时代地质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在带动源头村更加富裕的路上,王金和还在继续努力着。“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将付出全部努力,为脱贫攻坚工作‘添柴加火’,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王金和如是说。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山东局三队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