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0/12/pc20201219930c776c3cf141898ba3431b8bb2abc4.jpg
崇敬如山思如海 中煤地质报第2534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0-12/21/006320.html

崇敬如山思如海

—— 访山东局抗美援朝老战士茅炬老人之启示

2020-12-18 作者 穆 宏 (山东局)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日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离退休工作处的同志带着局党委的重托,来到抗美援朝老战士、山东局退休干部茅炬老人家中,郑重转交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并向他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老人1953年至1956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如今已90岁高龄,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听他讲述那段峥嵘岁月,汲取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携笔从戎

茅炬老人原名茅仁煦,湖北省巴东县人,1930年农历冬月初三生,1949年12月参军入伍。凭借着在师范学校打下的文化基础,他很快成长为东北军区炮兵干部文化速成学校的文化教员。

1953年2月的一天深夜,在夜幕的掩护下,茅炬和战友们乘坐军车跨过了鸭绿江。

老人清楚地记得,那一夜他们遭受了美军战机的轰炸、拦截。“美国的飞机跟老鸦似的,到处封锁。它们不停地丢照明弹,我们的车也因此跑得更快,要是它们不丢照明弹,车还不敢跑快呢。”

初到朝鲜,生活异常艰苦。“当时我们的后勤给养全靠志愿军自给。交通运输不畅,吃不上青菜,只有罐头、鸡蛋粉。住的是防空洞,直接向山里挖进去,用木头撑起来,里面潮湿得很。”

就是在这潮湿的防空洞里,茅炬开展着一份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他说,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前线没有书”,所以他就自己编教材,然后在防空洞里印。

在战事开展的关键时期和后勤补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仍然调遣文化教员入朝工作,这不禁令我们深思。

启示之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确切地说,茅炬老人并没有扛枪冲锋在战斗一线,他的武器是“笔”,他坚守的阵地是思想政治战线。“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在敌我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强大作用,激发和调动起志愿军官兵的顽强斗志。

绝密统计

在采访中,茅炬老人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这也是他在朝鲜从事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政治实力统计。

笔者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词。

“这是绝对机密的,属于绝密。”老人严肃地说,“要求很严。统计表要由专人送到北京,我送的时候在火车上坐的是‘软席卧铺’。我一个普通士兵,怎么能坐软席卧铺呢?就是因为身上带着这个机密。”

老人说:“一路上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出现一点差错。中途住招待所,要把这份密件交到保密室,不能带在身上,临走时还要签字才能取回,直到交给炮兵总部,才彻底轻松了。”

“政治实力统计,就是统计党员的情况,就是要管理党员。”老人道出了关键。

他进一步解释:“我负责统计(志愿军炮兵)五个师的党员,差一个也不行。那时候(因为战争)情况很复杂,这个月的统计跟上个月的差了一个人,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到哪里去了?必须找清楚。还要进行数字分析,分析党员的情况。这是最难的。”

启示之二: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发挥这个最大优势,靠的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战场上的博弈,不仅凭“军事实力”,还要靠“政治实力”。管党治党,打造一支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在血与火中锻造出的真理。

告慰忠魂

“给我们发纪念章,可很多同志却牺牲了……”想起那些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泪水在老人的眼眶里打转,他扭过头去,沉默了……

老人在朝鲜还从事过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志愿军烈士修建陵园,收殓遗骸,告慰忠魂。

老人介绍,交战时期,烈士遗体只能作简单的掩埋、标记,有的已过去好几年,有的战场被敌我双方拉锯式争夺,发生过多次战斗,烈士遗骸查找起来非常困难。他带着东北地区朝鲜族联络员(翻译),四处打听、询问,他们乘坐从美军缴获的汽车奔波在千山万壑之中,车上的钢板弹簧都“跳”断了。

装殓烈士的棺木,是从国内运过去的红松板子,三厘米厚,由抽调的会木工的战士制作。茅炬老人主持修建烈士陵园,让英烈忠魂长眠在青松翠柏之间。

有一张收条,被老人装裱珍藏了将近70年。他打开一个信封,拿出这张收条的复印件,上面全是朝鲜文字,老人在复印件下部用正楷字备注着:朝鲜新溪郡人民委员会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地”收条。这张纸很薄很轻,但在老人的心头,却重于泰山。

启示之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使英雄辈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善待英雄,崇尚英雄,传承他们的志愿,弘扬他们的品德,才能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采访结束时,茅炬老人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那苍老的声音,专注的神情,令人肃然起敬。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天地可鉴,日月同辉!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光热源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