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0/12/20201223f4a9c67652df484abf4f1a702e1ca7a2.jpg
决战之役,吹响冲锋集结号 中煤地质报第2535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0-12/24/006330.html

决战之役,吹响冲锋集结号

——水文局参战青海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施工侧记

2020-12-23 作者 魏少萍

放眼望去,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木里高原上,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穿红色工作服的水文地质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正以高昂的斗志、火热的激情,投身木里矿区生态保护的大干热潮。

曾经的木里,源源不断地输出优质煤炭资源,然而“重开发、轻保护”的开采方式,让草原伤痕累累。

如今,这场资源的狂欢到了尽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吹响了木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攻坚战的号角,局属10家单位积极响应,一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规模化、多专业、大兵团的会战拉开了大幕。

工期紧、任务重,开战即是决战。为保质保量完成治理任务,水文地质局提前谋划,9月10日,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水文局项目指挥部。党委书记、局长蒋向明任指挥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军虎,党委委员、副局长孙振洋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生产环保组和技术质量组。会上,项目参与人员对总局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安全、技术工作及第六项目部的组建等进行了部署,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说干就干。9月12日,孙振洋一行8人,对聚乎更7号井东侧进行实地踏勘,围绕完善方案、图纸复核、现场复测、成本评估等开展了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编制了水文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项目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经理侯忠华,从实地踏勘到项目开工前,一直在为项目部的选址组建、劳务队的选择、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以及食堂的采买、厨师的选择等事宜奔波,所有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尽心尽力。

前方一线,各项保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后方,技术质量组加班加点研究讨论,优化施工设计。生产环保组开展了安全培训,制定了《安全文明施工处罚细则》《工种及机械安全操作规程》《高原地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等制度,还为项目人员购买了预防高原反应的药品。前方后方按照要求,各司其职,同心协力促进度。

“针对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水文局从技术支持到生产施工,抽调的都是精兵强将。技术质量组,由局首席专家、技术研究院院长任虎俊负责;生产环保组,由安全生产处处长季学庭负责;项目经理,更是选派了有30多年施工经验、曾担任青海鱼卡补勘项目和贵德地热项目负责人的侯忠华担任;其他技术管理人员也都担任过一线项目的经理和副经理。”孙振洋说。水文局不仅在方案设计、后勤保障上做足了准备,在队伍的组建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9月20日,第二批项目人员前往西宁;9月23日,项目人员全部到达木里。

季学庭说:“按照之前制定的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办法,我们采取了逐步上和反复上的方法。逐步上就是人员到达西宁后,第二天先进行休整,第三天前往天峻县,第四天上到木里矿区,大家在现场了解简单的情况后,便下到天峻县休息。就这样,开工前的这段时间,项目人员每天都往返于天峻县和木里矿区,也正是采取了这个措施,我们的人员逐步适应了高海拔的作业环境,也能够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水文局精细到位的管理措施,既保证了人员安全,又保证了施工进度。

项目人员到位后,大家顶风冒雪铺垫施工道路,规划运输路线,标出安全停留区域,搭设标准安全围栏、围网进行封闭管理,设立“五牌一图”、危险源公示牌、安全明白卡、职业危害告知牌等,使入场人员作业有据、心中有数,为项目施工扎紧了安全的篱笆。

10月8日,项目吹响了冲锋“集结号”。孙振洋再次来到木里矿区,在第六项目部,为项目人员打气加油,对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要求。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一致向前冲。在现场管理人员的有序指挥下,150多名工人,100台挖掘机、翻斗车、装载机在现场忙碌着,清运残煤、削坡治理、渣土回填等多个工作面同步展开,紧张繁忙的施工气息扑面而来。

“时间虽紧,任务虽重,但我们无所畏惧。”项目部全体人员统一思想和目标,用高标准、严要求,上演着“5+2”、“白+黑”、24小时倒班作业的抢工模式。

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工,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抢工倒排”计划并严格实施,坚持每天晚上8点召开生产例会,总结当天工作,梳理次日任务,对质量、安全、进度等情况进行讨论,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紧盯现场管理,加强安全检查和巡查的力度,避免因盲目抢赶进度导致质量安全等事故的发生。

“盯住了一线基本就盯住了安全,到现场转转心里才踏实。”季学庭作为项目生产环保组负责人,严格、负责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在现场,总能看见他认真巡检、强调安全施工的身影。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安全生产在施工人员心中渐渐扎下了根。

“此次7号井的治理工作,除了削坡和渣土回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清运残煤。通过前期的实地踏勘,技术质量组围绕工作量和时间节点,编制了一个详细的施工设计方案,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现场踏勘过程中,任虎俊带领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技术,对现场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形成的三维实景图计算出回填面积、回填体积等数据。可以说,水文局在技术方面做足了工作。

侯忠华,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这次,年过半百的他再担重任,带领水文地质人奋战在雪域高原。从9月12日到7号井治理任务完成,他一直坚守在一线,上到项目的协调管理,下到人员的生活起居,他事无巨细,高负荷运转。当问及他“为什么在这个数岁还这么拼”时,他说:“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拼搏一生!”坚定的话语完美诠释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来木里一个多月了,几乎没有一天能按时吃饭,而且为了赶进度,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虽然辛苦些,但这是锻炼的好机会。”资料员刘士杰,他的孩子只有3个多月大,本想等孩子大一点再上项目,然而在听到召唤之时,他便带着坚定的信念来到木里,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创造价值。

这些能征善战、敢打敢拼的水文地质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1月6日,聚乎更7号井东侧的治理任务圆满完成,清运残煤44.205万吨,渣土回填111.15万立方米,平整场地42.67万平方米,完成产值8000万元。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水文地质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坚定信念,是水文地质人与风雪为伍、与星辰为伴的付出,是水文地质人昼夜兼程、冲刺拼搏的努力。

未来,水文局将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总局“11463”总体发展战略和“透明地球”“数字地球”“美丽地球”建设战略愿景,聚焦主责主业,大力投身“美丽中国”建设,为“美丽中国”筑基。

 

上一条:十年面壁图破壁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