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2/pc2021020944359eb187a84b68952cac1822802d63.jpg
只有到了“深水区”,才能抓到“大活鱼” 中煤地质报第2549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2/11/006679.html

只有到了“深水区”,才能抓到“大活鱼”

2021-2-9 作者 张海霞

近日,一则“宣传力度不够,内容题材单一,缺乏有效宣传”的职工提案引发了笔者的深思。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自认为已经用尽洪荒之力投入工作了,收到这样的反馈起初确有一丝委屈,但冷静下来很快就意识到,小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突破瓶颈,让新闻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才是正解。

之所以“委屈”是涌上心头的第一反应,是因为很多基层通讯员并非不想将工作干好,而是他们常常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日常的琐碎工作没有新闻价值,而有新鲜感、有故事性的素材又都像躲猫猫一样“云深不知处”。无奈之下,只能写写单位开了什么会、搞了什么活动,简单地就事论事,应付考核篇数,新闻宣传工作“融于中心、服务大局,营造氛围、提升士气,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的价值也就微乎其微了。那么如何破局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捕捉最鲜活的宣传素材。每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一定的共性,比如主持行业的从业人员十有八九都能说会道,而地勘行业的从业人员却总是“干得很多,说得很少”。这样一群习惯于沉默、隐忍的人,很少会主动为自己发声,通讯员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才能写出带着泪珠和露珠、散发着生气和灵气的新闻作品。比如要宣传报道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中的典型故事,如果没有对木里高原恶劣环境的亲身体验做打底,单单通过别人的口述是很难“感同身受”的。只有真正见识过寒风的凛冽、冰雪的刺骨,体会过高原反应的折磨,才能从心底里被地勘战士们的坚守和奉献打动,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笔者每一次去一线采访都觉得收获颇丰,甚至可以说是经受了一次洗礼。一条用20吨袋装水泥铺就的绿色勘查“路”,一名与两只熊邂逅的地质青年,一个从事野外钻探工作几十年的老机长对家人的歉疚心声……如果不走近他们,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就不会被挖掘出来,温暖人心的文字和具有传播力的故事也就不能写出来。

苦练笔力,勤学技巧,到写作的“深水区”去。通讯员肩负着为单位“鼓”与“呼”的使命,因此对提升专业技能就不能得过且过、浅尝辄止。本来很有感染力、故事性的写作素材,结果因为索然无味的文字表达被读者放弃阅读,不仅起不到宣传的效果,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了精深的笔力和灵活的写作技巧,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宣传素材。

只有到了“深水区”,才能抓到“大活鱼”。诗情画意要靠内在涵养,也要迈开步子、擦亮眸子去发掘。解决问题的思路向外看多半是矛盾、冲突、抱怨,向内看才能找到出路、措施和突破。多向内看,不断去“深水区”探索,才能找到答案。

上一条:陕煤地质一八五公司接受市创建办工作考核
下一条:煤田简讯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