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4/pc202104271c6f6d5ab266415fbcf1db8c71d3ee2e.jpg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 中煤地质报第2569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4/29/007161.html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

2021-4-27 作者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 赵 平

编者按:

能源工业能否持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煤炭工业能否在能源进口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挺身担纲,中国能源安全“底气”从哪里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赵平带领总局专家团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路径与方法。成果发布后,行业内反响强烈,为进一步提升大家对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的理解与认识,推动全行业为加快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共同努力,本报对该研究成果摘要刊发。

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存在浅部资源已近枯竭、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西部开发能力弱、绿色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接替资源储量不足、煤系共伴生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矿山环境治理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亟须加大治理力度来保障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对以往矿山环境损伤的修复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要逐步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本文基于当前主体能源与主要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资源勘查和生态勘查具体方法与路径,以提高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程度。

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是国家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与生态安全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未雨绸缪、顺势而为、化危为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能源基础条件和生态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地勘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和担当精神,居安思危,超前谋划,加强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为实现国家能源和生态安全的有效保障贡献力量。

1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安全保障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显著特点是“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占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中承担着“压舱石”的作用。审视我国能源保障新形势,进一步做好煤炭安全保障工作更为紧迫。

1.1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我国煤炭资源与大型含煤盆地分布受东西向展布的天山-阴山-燕山构造带、昆仑-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和南北向展布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构造带、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构造带控制,呈现“两横”和“两纵”相区隔的“井”字形样式。煤炭资源集中于“井”字形格架之间的方格区域内,呈明显的“九宫”棋盘式分布。“九宫”东部自北向南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南区,中部为蒙东区、晋陕蒙(西)宁区、西南区,西部为北疆、甘青南疆区、西藏区。总的来说,我国煤炭资源的集中度以晋陕蒙(西)宁区、北疆区、蒙东区较高,其他分区资源集中度较低,以东南区最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是煤炭的主消费区,消费总量占全国70%左右,但近年来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始逐渐被重视,在能源消费比例中占比不断提高,相应的,煤炭占比不断降低。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量占比较少,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能源消费不断提高,促使这些地区的煤炭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1.2煤炭资源安全保障形势与问题

(1)可供建设大型矿井的煤炭资源勘查程度相对低,后续煤炭的供应保障能力将受影响

我国已探明煤炭资源量中达到较高勘查程度的勘探、详查资源量偏少,主要为预查、普查等较低级别资源量,梯级结构不合理,且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少,不能满足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要求。按照我国目前查明的可采煤炭资源储量,整体平均储采比仅为几十年。近年来国际形势比较复杂,若出现油气资源无法正常进口的极端情况,我国煤炭可采年限将更低。整体上,现阶段我国能够满足建设大型矿井的煤炭资源储量不足,煤炭供应可持续保障能力不容乐观,煤炭资源勘查程度亟待提高。

(2)东部地区煤炭浅部资源已近枯竭,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难度巨大

我国东部地区现有煤矿产能约占全国煤炭产能的25%。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峰值已过,浅部煤炭资源基本开发殆尽。当前许多煤矿井转向开发800米甚至1000米以深煤炭资源。总体讲资源质量差,后备资源短缺,开采能力后劲不足,难以满足现有煤矿接续,部分矿井进入深部开采期,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同时由于深部煤岩体处于高地应力、高瓦斯、高温、高渗透性等条件下,安全隐患问题棘手。

(3)煤炭开发布局西部势在必行,化解多重约束难题是关键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今后煤炭资源开发将向西部转移。西北部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40%,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30%,将成为我国后续能源开发的重要承接地。然而西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极为匮乏,煤炭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与区域生态安全矛盾明显,破解矿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双重约束因素难题,将是确保未来我国西北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

(4)绿色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储量有限

绿色煤炭资源评价理论的提出与研究,是近年来煤炭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对我国绿色煤炭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从新的角度审视了煤炭资源现状,对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绿色煤炭资源总量基数较大,且区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晋陕蒙(西)宁和北疆地区,有利于规划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目前已经勘查评价的绿色保有资源量达9733.65亿吨,占煤炭保有资源总量的69.5%。但绿色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较低,基础储量仅为855.77亿吨。在全部绿色资源保有量中,初步估计勘查程度高的占比29%,勘查程度较高(详查)的占比10%,勘查程度较低(普查)的占比28%,勘查程度低(预查)的占比33%。因此,我国煤炭绿色资源的勘查评价与总体勘查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加强绿色资源的梯级进补。

1.3煤系矿产地位新认识

我国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且品质高,其中有些矿产甚至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矿种。

煤系气: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快速增长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迫切需要加大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满足我国天然气资源需求,增加我国清洁能源供应,提升国内油气保障能力。

煤系气是煤系中的烃源岩母质在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煤化作用过程中演化生成的全部天然气,包括赋存在煤系泥、页岩中的页岩气,煤层中的煤层气,“煤型气源”天然气水合物和致密砂岩气。我国的煤系气资源丰富,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5)》统计,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293亿立方米,探明率仅2.1%,煤层气勘查工作大有可为。把煤系地层视作一个整体,利用已有煤田勘查资料,综合勘探开发煤炭资源和煤系气不仅可以减少成本,增大非常规天然气总储量和技术可采储量,还可以提高气井使用效率和单井利润,减少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

煤系铀: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资源量贡献的主力类型,其产出与煤系地层关系密切。在横向上,我国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北方各中新生代陆相产煤盆地边缘;在垂向上,铀矿体或直接产出于煤层和煤系地层中,或定位于紧邻煤系地层之上的沉积地层当中。目前,我国北方主要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线索几乎均来自于煤田勘查发现的放射性信息,如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和纳林沟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的发现是基于煤田资料的二次开发,大营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的发现更是煤田和核工业部门联合攻关的结果,在提交煤资源量的同时提交了铀资源量,是煤铀协同勘查的典型范例。

受大营铀矿床发现的启发,2013年初,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煤田部门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开启了“铀煤兼探”这一新的找矿模式,开启了非核工业部门铀矿找矿的新尝试。在短短8年当中,发现了多处大型砂岩型铀矿产地,落实了多个经钻探验证的远景区,拓展了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的空间。

富油煤:我国富油煤中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西北地区富油煤和油页岩资源丰富,具备形成3~5个大型油田的资源潜力,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富油煤与油页岩资源高效勘探开发符合我国协同勘探、绿色开发、智能开发、协同开发的总体要求。

(下转第二版)

上一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下一条:华东地区第一口干热岩井通过验收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