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7/pc2021072130519d119adc4e8e8a358c53200460c7.jpg
做足“绣花功” 换来“振兴图” 中煤地质报第2593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7/22/007748.html

做足“绣花功” 换来“振兴图”

2021-7-21 作者 王伟灿

山坡上果树郁郁葱葱,梯田里庄稼层层叠叠,矿坑上土地平平坦坦,路边草儿、花儿迎风微笑……洛阳市新安县境内“绿色项链”构筑了一道道“富春山居图”。

然而几年前,这里并非这般景象。矿坑连片,矿渣遍布,如一道道疤痕印在了新安人的记忆里。

因“坑”制宜 让矿山治理“变脸”

新安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境内矿藏十分丰富。多年的矿业开发,引发了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固体废物堆积等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018年以来,新安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始了露天矿山专项整治行动。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新安县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安研究院)承担了该县的汾渭平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洛阳新安县沿黄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两个项目均为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治理区域共有98个图斑,治理面积10080亩。

2020年9月,一支支施工队开进了一个个治理区域,奏响了为大地披绿装、为百姓谋福祉的序曲。但是,在98个图斑治理区中,矿坑、周边环境、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如何做到“因山制宜、因地制宜,因‘坑’制宜”,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呢?

汾渭平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4号矿坑,面积400多亩,矿坑陡坡落差近30米,治理难度大。项目设计是沿着坑边向外放坡,修成一级一级台阶,但这种治理方法会对周边的田地、树木造成很大破坏。项目组重新踏勘后,连夜召开“诸葛亮会议”,讨论新的治理思路。一番讨论后,大家拿出两种治理方案:一种是往坑中间填渣、填土,将整个矿坑填起来,另一种是在坑内填一部分渣土,然后在矿坑上部边缘一级一级修筑台阶。显然,第一种方案需要很多客土,附近又没有土源,只能从远处运输,无疑会增加治理成本。正当大家为治理方案举棋不定时,新安研究院副院长、项目组长张志兴语气坚定地说:“宁愿增加我们的成本,也不能破坏耕地资源,大家不用讨论了,就用第一种治理方案。”

铁面管理 让工程质量“走高”

新安研究院承担的两个项目涉及新安县7个乡镇,各个治理区域之间最远距离50多公里,当时参与施工的队伍多达57家。随着项目的陆续开工,项目组张志兴、周佑康、张海军、刘玉生等26名管理人员也进入了繁忙的“赶场办公”时期。

“项目组只有一台车,我们每天几乎要跑遍所有施工现场,检验客土质量、测量土地平整厚度,检查树木种植标准……每天忙得像个陀螺,白天一早赶往施工现场,晚上回到驻地已是满天星了,有时施工现场遇到问题,我们还要驻守在工地解决问题。”项目组技术人员张海军说。

尽管工作繁忙、劳累,但他们对项目管理毫不含糊。一次,项目组在巡视、检查中发现,在北冶镇进行治理的一个施工队,栽植的树苗树高、宽度、间距没有达到1.5米×1.5米×1.5米的设计要求,这不但会影响树苗成活率,也达不到国家项目质量验收标准。张志兴看到这种情况,以命令口吻对施工队负责人说:“请立即整改,补植、补栽和更换树苗!”那名负责人见状,满脸堆笑,又是递烟又是倒茶,企图蒙混过关。而张志兴铁着脸说:“质量问题,不能讨价还价!”

还有一次,一施工队矿坑平整完成后,覆土只有30厘米,而设计标准则要达到80厘米。项目组发现问题后,技术人员刘玉生一脸严肃地说:“你们平整的土层厚度与设计相差很大,会大大降低将要种植的春玉米的成活率。不用多说了,赶紧加厚土层!”随后,施工队运来一批土,对覆土层进行了加厚,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因地制宜 为乡村振兴“接气”

“矿山治理最终目的是为老百姓造福。所以,我们在治理中既要考虑当地群众需求,又要为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条件。”张志兴说。

在项目推进中,项目组真正把“心”放到了当地群众这一边。石寺镇窑院村附近曾是一个大型矿山开采基地,多年采矿使这里矿渣占地面积达100多亩。按照设计要求,项目组将堆积如山的矿渣进行平整和覆土后,种草复绿即可大功告成。治理前,周佑康在与镇政府碰头时,镇负责人说:“窑院村周边种植有大面积的石榴树,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在这里规划了一个集采摘、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石榴园,希望你们考虑一下,重新修改设计。”周佑康立即表示:“乡村振兴是大事,不用考虑了,马上修改设计!”周佑康随即与设计方联系,连夜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20多天后,平整出来的土地上,一排排、一行行石榴树“迎风起舞”。

但是,有些项目治理就不是修改设计那么简单了。洛阳新安县沿黄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新增6号矿坑,位于北冶镇前地沟村,面积约60亩,坑里稀稀疏疏地生长着一些小草、小树。按照设计,他们在矿坑裸露的地方撒一些草籽,使其自然恢复、自然生长就完成任务了。可是,当施工队进入治理区后,村支书对张志兴说:“既然你们来治理,不如将矿坑填平,这样就可以将矿坑与周边耕地连在一起,增加我村的耕地面积。”百姓利益重于山。张志兴立即调集了挖掘机、推土机、运土车,昼夜兼程,连续干了15天,完成了新增6号矿坑的平整工作。看着新增加的100多亩耕地,村支部握着张志兴的手,激动地说:“矿山治理造福百姓真是一点不假,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实际上,让治理成果造福当地百姓,还体现在更多方面。“我们组织的57家施工队,用工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村,这样既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有,在治理区种植的树木,我们也会根据当地村民需求,改种能为百姓带来收益的经济林木,这样农民也会主动对树木进行后期养护。两种方法都受到当地政府的称赞。”张志兴一脸笑容地说。

“两个项目完成的设计实物工程量和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要求,工程质量合格,效果良好。”6月19日,项目验收会上,评审专家给出了“满分”结论。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八项举措力推下半年工作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