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8/pc20210814dd8bc7c312e644b7ad8b66c8d0320ed5.jpg
新闻宜“短” 中煤地质报第2600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8/16/007928.html

新闻宜“短”

2021-8-14 作者 叶 静

许多朋友写新闻报道时喜欢往长里写,好像长稿件才有分量,才能体现自己的水平。平时我们收到的来稿中,动辄两三千字的消息、六七千字的通讯并不鲜见。其实,从新闻专业角度讲,新闻的属性决定了稿件宜短不宜长。

首先,篇幅宜短。

调查表明,新闻稿长度超出1000字,读者的阅读数就会明显下降;字数再增加,阅读数再下降。阅读数与文章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篇新闻稿件,只需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表述清楚即可,篇幅短才能写得快,从而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对于作者来说,稿子写短,少说废话,必然要用最少的字把事情说清楚,能使作者的写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从编辑的角度讲,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新闻作品的篇幅短,版面才有可能容纳更多的信息量,篇幅短的稿件一般也较为容易组合。而对于读者,篇幅短的文章更容易被接受和消化,如果翻开报纸看到的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文字,读者往往就会望而却“目”了。

对于如何写得短,以写短新闻著称的老记者李普谈过以下几条经验:

1.一篇稿子,只谈一件事。如果一次采访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就写成两篇稿子,不要墨守“一次采访,一篇报道”的程式。

2.如果是有关系的几个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写成系列报道。这样,每篇的篇幅就短了。

3.忍痛割爱,无关紧要的,单独看再好,也要删掉。

4.用新闻语言写新闻。新闻语言是简练的。

5.不要企图一次把话都说完。有些话以后还可以再说。

6.该繁则繁,该简则简。简的地方,惜墨如金。

7.写得短也是政治水平、业务水平的综合表现,不只是文字功夫。理解得深,才能一语破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7月3日刊登的《为菜价平稳》便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该文是系列报道《我们这样抓“六保”》中的一篇作品,全文仅有309字,文字精练、语言生动、意义深远。该文真正要报道的对象是政府,报道的真正目的是政府在“六保”中的履职尽责情况。按照惯常思维,对于这样比较大的主题,一般作者往往会写成内容面面俱到、文字洋洋洒洒的长篇通讯。但该文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文中没有一个地方是直接描写政府如何做、如何说的,而是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选取了市民李明喜大妈的视角,通过她的一言一行一想,生动鲜活地将主题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产生了“以小见大”的功效。

发表于2016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通讯《老郭脱贫记》是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篇幅不长,仅千字左右,却是用心雕琢。文章没有一处闲笔和废话,语言风格干脆利落。记者敢于做减法,化繁为简、以微观叙事,一叶知秋,果断舍弃边角废料,只截取精彩内容,和主题无关的都做了减法,从而使文章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布局讲究。

其次,段落宜短。

《老郭脱贫记》全文仅999个字,却分了11个自然段,平均每段不足百字,最短的一段只有31个字。简洁明快的段落,接地气、生活化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欲罢不能。

2021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栏目刊登的《“这是李保国在笑呢!”》,文章短小精悍、行文流畅,用不到千字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李保国20年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全文共分15个段落,最短的一段仅两句话,29个字。文中最关键的是第五自然段:“李保国住下了。他腰里总别着钢锯和一把大剪刀,问啥教啥,啥也吃,啥也干。”短短30余字,信息量极大。其他冗余信息则尽量不提,文章节奏明快、生动形象、画面感强,颇具感染力。

而在本报收到的稿件中,每个自然段几百个字是常事。在通讯中,这种情况尤甚,经常是三千字的文章只分五六个自然段,一个小标题下面只有一段话,有的甚至“一逗到底”,一句话达两三百字。纵是从业多年的老编辑,看了也是颇为挠头。

窃以为,写新闻报道应一个段落一个中心,不宜将文字堆彻成大段,要善于分段,每段两三句话为宜。

多采用较短的段落,起码有三大好处。一是脉络清楚,编辑修改方便,不容易产生错误。二是读者读起来省力。一篇六七百字的消息,如果仅用一两个段落来表述,读者会感到厌烦,读起来费力费神。三是有利于美化版面。写作时段落层次不分明,容易造成版面沉闷,没有美感。编辑若能慧眼识文,从美化版面的角度选编段落较短的文章,留一定的空白,版面就活了、漂亮了,读者也会喜欢看了。

第三,句子宜短。

某报社向马克·吐温约稿,请他写一篇短篇小说。他当即应允,但有一条件:小说很短,但稿酬按长篇给,因为它浓缩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报社答应了他的条件。

马克·吐温很快交来了自己的小说《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这七行字,道出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已有妻室的男人,又倾向一个女打字员,送给她花束,和她共进晚餐。此事引起妻子、岳母的愤怒。为了平息风波,他破费一大笔钱给她们买了贵重礼物。后来,他不得不重新招聘打字员,这次是招中年以上的了。

马克·吐温选取了一个最能说明问题而又最能做到简短的角度:支出账目。抓住这点以后,其他一概省略。他相信聪明的读者会自己填上“空白”的。

虽然我们达不到文学大家高度凝练的文字水平,但这对于我们的新闻写作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语言精炼简洁,这是对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麦尔文·曼彻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写道:“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是最易于理解的。许多通讯社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使新闻报道具有可读性的关键之一是用短句子。”合众国际社提供了一个数据:最易懂的句子,8个词以下;易读,11个词;较为易读,14个词;标准句子,17个词;较难读,20个词;难读,25个词;很难读,29个词以上。汉语情况也与英语差不多,部分国内专家学者建议每句话应控制在20个字以内。

反观我们的部分稿件,不按新闻规律写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没弄通语法修辞,遣词造句生拉硬扯;有的下笔千言,滥用长句,词不达意,离题万里;有的空话、虚话、大话不时充斥其中……

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作者采写新闻时,要自觉地根据稿件内容给予一定的字数限定,不要信马由缰,想写多长写多长,对字、词、句要依次分析,能用两字词语表达的决不用三个字,能用一个句子说明的内容决不用两个句子,能用短句说明白的事情就不要用长句。当文中出现长句时要想办法进行适当修改,让其在不损害原句本意的前提下尽量缩到最短。

2.作者要强化自身写作水平,对语法修辞要有一定的造诣,学会用群众语言、大众语言,时刻注重用正确的语法结构行文。下笔前斟词酌句,心中有数;落笔后惜字如金,宁缺勿滥;完工后多读多看,反复修正。力争做到文短句精,简明扼要。

3.对新闻素材精心再造,反复打磨,使其“意同文不同”,言简意赅,以短制胜,个性突出,彻底告别照抄各类文件、领导讲话的行为。

4.要确立写“豆腐块”新闻的意识,立争用短新闻反映大事实、大内容。写作时不显摆、不卖弄,注重借鉴好的范本,让一则短新闻起到“秤坨虽小压千斤”的作用。

5.新闻中用长句容易使文字偏离主题,且易出现语法错误,而用短句表述事实,不仅容易掌握句型、把握行文结构,而且便于修改,可以有效避免偏离主题、结构混乱、画蛇添足的毛病。

当然,新闻稿件的篇幅、段落、句子的长短也不能一概而论。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根据报道内容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该长的时候就长,该短的时候则短,努力找到新闻写作的最佳平衡点。

(作者单位:中煤地质报社)

上一条:图片新闻
下一条:退伍不褪色 勇当排头兵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