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8/pc20210823f86b81ffa3be4c049db9a337a3ab048f.jpg
对审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中煤地质报第2602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8/23/007973.html

对审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2021-8-23 作者 谢玉娇

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快,人们浏览文字的速度也不断提高,“一目十行”渐成常态,一些差错并不会被注意到。前几年,有网友将“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这段话发到网上,很多人都没看出其中有什么不对。然而,对于审校人员来说,任何差错都要消灭。工作中,审校人员不仅会遇到类似的语序问题,还常常体验“第”和“笫”、“汩”和“汨”、“徳”和“德”等形似字的“较量”。审校是一项非常考验眼力的工作,但是工作效果却不一定十分明显。

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其实不然,有些差错真的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前不久在举国哀悼袁隆平、吴孟超的时候,明星们却闹出了笑话,“国士无双”变“国土无双”;国家新政策出台后,“三孩生育”变“三孩生肓”的差错,引起网友吐槽。这个时候,审校工作就显示出深刻的意义。

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纸的质量,因此,做好审校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此结合自身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审校要“怀疑一切”

古人把校对称为校雠学。 雠者, 仇也。对错别字疾恶如仇,做审校就得有这种态度和精神。笔者每季度都会将审校中发现的差错作一次总结分析。每次回顾以往出现的差错,最大的感受就是“差错无处不在”,审校人员只有细之又细,才能尽可能消灭差错,提高编辑质量。

全面检查,确保无死角。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些错别字其实很容易识别,但如果出现在标题或者副标题上、书名号或者引号中,就很容易被忽视,原因主要是大家在主观上认为这些地方较少出错,没有将其作为审校的重点。比如副标题“矿山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设计项目小纪”中的“纪”(应为“记”),《山水林田湖草省台修复总体规划》的“省台”(应为“生态”),《全员菅销激励方案(试行)》中的“菅”(应为“营”),“GIS卫片执法内外也一体化系统”中的“也”(应为“业”)。按照《报纸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报头、报眉、栏头、标题中的文字差错,应按正文同样错误计错标准的双倍计数。所以审校工作必须做全面,不让任何角落留下遗憾。

火眼金睛,逐字辨别。多字、少字有时候无伤大雅,但有时却对句子意思影响很大,如“零突破”与“零的突破”、“永远在路上”与“远在路上”意思完全相反,“省煤田地质局”打成“省煤田地局”就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些字虽然字形相似,但意思相去甚远,用错了常常闹出笑话。诗人“杜牧”变“杜枚”,“朗朗乾坤”变“郎朗乾坤”,“勠力同心”变“戮力同心”,“登记簿”变“登记薄”,“户籍”变“户藉”……形似字校对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因此必须细之又细,逐字辨别。

“的地得”差错不可放过。《咬文嚼字》杂志2018年刊登的《全国百家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揭晓》一文指出,“几乎没有一家报纸,在‘的地得’的使用上是经得起检验的。不少报纸没有定语、状语、补语的区别意识,‘的’字一统天下。”的确,大部分人用“的”很顺手,例如“夜以继日的加班”“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干”“爱的深沉”,其中“的”都是错的,很容易看出来。有些情况比较复杂,如“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碰撞”,有人忽略了前面的“进行”,觉得“交流碰撞”是谓语,认为应将“的”改为“地”,这就出现了错误。实际上,用好“的地得”,关键要区分好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得”是补语的标记,其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 “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前面。

谨防“制造差错”

如今,版面制作离不开电脑,很多错误的产生也有了“电子属性”,且不容易被发现。

智能输入法非常方便,但常常带来问题。“品味”和“品位”、“途径”和“途经”、“事务”和“事物”、“形势”和“形式”……由于经常用到的词语会排在前面,编辑很容易选错,这些意思明显不同的词出错频率很高。此外,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在文中增加莫名其妙的空格、字母、符号之类,对读者造成困扰。因此,编辑既不能疏忽,更不能“手滑”,且要坚守“字易而意留,可改可不改者不改”的原则,才能避免“制造差错”。

网络不可轻易相信,智能校对软件也不能盲目相信。网络的快捷为编辑工作提供了便利,拿不准的字词在网上搜一下,马上就能得到很多答案。这些“答案”是否正确?不一定。若轻易相信网络,可能会将对的改成错的。我们可以将网络上的答案当作参考,只有进一步推敲和查证,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编辑工作中,借助软件校对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但工作人员还是要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一次,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软件建议将“蓟县系”中的“蓟县”改为“蓟州区”,蓟县现为蓟州区没错,但“蓟县系”是地质上的专有名词,若不思考,简单按照建议修改就会产生新错误。

排版中出现的一些差错,可以说是既隐蔽又严重,尤其是图片问题。新建飞腾文件后,文字或图片在第一次排入时都来自上次排版的路径,编辑排版时若忘记更改路径就会出错。排错文字尚好识别,图片却往往被忽略,这就导致了图片与文字“错位”——用了以往的图片,配上了现在的文字说明。若版面上有多个图片,还容易出现同一个版面上图片与说明放错的问题。因此图片新闻更需要校对,审校时最好能与原稿核对一遍。

拼版的差错也不可忽视。在各个编辑电脑上都正常的版面,一旦组合到一起往往会出现问题。首先是图片同名的问题。若两个版面上的图片名相同,拼版时电脑会提醒是否覆盖。这时需要认真检查这两个版面的图片是真的相同还是只是名字相同,若真相同就可以覆盖,若只是名字相同就要重命名,防止覆盖。其次是丢图的问题。拼版发排后打印出来没问题,但印刷前却发现缺图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图片还是来自默认路径——各版面编辑的电脑,如果将图片路径改到拼版电脑,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识别“高级黑”“低级红”

“高级黑”“低级红”是近年来的热词。“高级黑”伪装性很强,乍一看似乎没问题,琢磨后便会感到其中的讽刺意味。“低级红”则是因为掌握不好写作的度而引起读者反感。《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最近,某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在发布《新华日报》新闻报道时,将原标题《吴政隆到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防控工作再部署再压紧再抓实:进一步集合全省力量资源全面提升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扑灭疫情》修改为《江苏省长,再赴南京“督战”》。一个“赴”字,让这则新闻变成了“高级黑”,网友评论道,“我差点以为江苏省政府在苏州”。“再赴南京”字面上看似乎没错,但在网友眼中却充满了感情色彩,如果审校人员能想深一层,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此外,标题中的“江苏省长”应为“江苏省省长”。

相比“高级黑”,“低级红”更容易出现。有些人在稿件创作时,不惜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情绪。比如,为表现施工人员攻坚克难,写“施工地周围的村民经常无理取闹”;为体现一个人学习能力强,写“他到单位以后师傅都不怎么教,都是靠自学”。这样的语句,只会收到反面宣传效果。

《党建》杂志指出,“‘低级红’‘高级黑’的出现,在党内是少数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不强的表现”,“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能黑了自己、高兴了敌人”。这也应当是审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

审校是一项十分考验“功力”的工作,涉及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作为审校人员,应当以“永远在路上”的心态,不断增强本领,才能减少差错,提高质量。

(作者单位:中煤地质报社)

上一条:图片新闻
下一条:煤田简讯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