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8/pc2021082505adc490e5c2499aab35c4ed5ac2b58d.jpg
如何让笔下人物“立”起来 中煤地质报第2603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8/26/007998.html

如何让笔下人物“立”起来

2021-8-25 作者 薛 菲

什么叫通讯?通讯的书面定义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一般来说,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人物通讯,顾名思义是以描述人物为核心的新闻稿件,主要用于宣传富有代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人物,为社会树立榜样。

如何写好人物通讯?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笔墨记录时代,为时代画像、为先进人物画像,讲好中国故事。

提炼主题

写好人物通讯,先要确定主题。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给读者哪方面启示?可以说,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提炼出一个好的主题,一篇人物通讯就成功了一半。

人物通讯的主题要紧扣时代脉搏、与大时代共振,有独特性、新鲜感,从人物实际情况和主要特点出发,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思考,寻找最本质、新闻价值高的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民日报》刊发的通讯《“樵夫”的魔力——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追忆了廖俊波的感人事迹和爱民情怀。作者以主人公微信名“樵夫”为题,直接追问“这个看似相貌普通的‘砍柴人’,到底拥有怎样的魔力,竟如此令人念念不忘,如此深得人心,如此声名远扬?”正文以创业的魔力、凝聚人心的魔力、爱民的魔力、扶贫的魔力、“亲”“清”的魔力、快乐的魔力六个部分道出了廖俊波的工作业绩。

这篇人物通讯立意新颖,作者用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来反映时代的轨迹,以小人物来书写大情怀,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人、引导人。文章书写的不只是人物,更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表达出的大爱至诚、无私奉献的党性精神与时代背景相契合,从而起到正确引导舆论、培育社会共识的作用,在社会上引起了千万读者的共鸣。

抓住细节

穆青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成功打动读者的关键,也是一篇人物通讯成功的基础。一部电影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某几个镜头,文章也是一样,一篇好的人物通讯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

例如《中国青年报》对试飞英雄李中华的报道,在文章开头就描述了试飞中的一次险情:

意外,发生在500米空中。

告警灯突然亮起,飞机猛然偏转,瞬间就倒扣过来,向地面坠去。400米、300米……就在试飞员梁剑峰下意识地喊出“飞机不行了”的同时,传来一个坚定的声音:“别动,我来!”……

这段话具有很强的现场感,通过细节描写,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把读者带入到当时紧张的气氛中。

如果把主要情节比作树干,细节就是枝叶;如果把情节比作躯体的话,细节就是血肉。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矿工组长的551条短信》,文中的细节描写让人过目不忘:“内衫、马甲已黑得看不出原先的纹理图案。棉裤塞满胶鞋鞋筒才能不进砂石,厚重的棉裤有些潮湿僵硬,梁林勇用跪着的姿势,使尽全力把胶鞋拽到裤筒上。”“开水房里,大伙排队灌满随身的保温壶。记者掏出相机按下快门,面前的师傅被闪光灯一惊,开水马上溢出水壶,师傅把手在身上擦擦,笑着朝井口走去。”

由此可见,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需要经过大量的采访和透彻的观察,掌握大量生动具体的材料和细节,才有可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生动。这就需要作者做到:腿勤,采访就是要用两腿“跑新闻”,深入现场,获取一手素材;脑勤,多分析、多思考、多谋划,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文;眼勤,仔细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动作,以及场景、环境等;嘴勤,要有一种“刨根问底”的心态,多问几个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助于掌握准确材料,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还可以采访主人公的同事、家人等,还原一个完整、立体、真实的人物。如果作者没有深入扎实的作风,光靠“蜻蜓点水”式的采访,恐怕是难以捕捉到细节的。

讲好故事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写通讯也是如此,谁会讲故事,谁就赢了。作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讲故事的人,想要把一个人物的故事讲给读者听,并且希望读者可以被故事所打动,从中获得精神力量。

采访先进人物时,会收集到较多的材料,那么要如何选择呢?有的作者认为大事、要事是最重要的,结果把通讯写成了人物事迹鉴定表,这样的文章是感动不了读者的。人物通讯不是工作汇报,内容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就要求作者善于抓取人物身上最闪光的东西,通过分析、比较、筛选、优化,做到有所舍、有所取,通过对小故事进行提炼、加工、描写,并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此来体现平凡生活中的伟大,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文章的情节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关键,像故事一样波澜起伏的情节会使文章富有动感。想要讲好人物故事,情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像我们熟悉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都有着起伏的情节、吸引人的故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穆青通过描写焦裕禄在兰考同内涝、风沙、盐碱三种自然灾害的斗争,以及同病魔的斗争,同一些错误思想的斗争,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胆略。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表现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矛盾斗争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真实,这种矛盾同时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故事的高潮。

《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人物通讯《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讲述了黄大发带领村民历经千难万苦修渠致富的故事。这篇文章,将矛盾冲突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小标题都包含着一个矛盾,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草王坝的穷根是没有水,文章就围绕缺水——修渠、没技术——学技术、没钱——筹钱、曲折辛酸——最终攻坚成功引水,一步步布局,在冲突和转合中抓住读者的心。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矛盾的展现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情节的起伏和戏剧化的冲突扭曲情节或者夸大矛盾,破坏故事的真实性。

可以说,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讲好故事越来越成为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学习的状态,提高文学素养。

诚然写好人物通讯的因素很多,但如果掌握以上三个重点,提炼好主题,亲自感受被采访对象的生活,获取足够的素材,挖掘动人的细节,用真情实感讲故事,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典型人物在笔下生辉。

(作者单位:中煤地质报社)

上一条:山东局物测队打造党建文化长廊
下一条:煤田简讯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