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1/9/pc202109046afcf717dee94210aa2b19734e99a897.jpg
弘扬“王强精神” 铸造地质铁军 中煤地质报第2606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1-09/06/008068.html

弘扬“王强精神” 铸造地质铁军

2021-9-4 作者 罗 霞 (江苏局二队)

在古城江苏徐州,驻扎着一支在地勘系统素有“铁军”美誉、曾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首届全国百强地质队”等称号的地勘队伍——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

王强——家喻户晓、威名远扬的铁道游击队队长、抗日英雄,其原型王志胜1952年就担任江苏局二队的领导。从那时起,王志胜就把“打不垮,不服输”的抗日精神带进了江苏局二队。二队人将“王强精神”传承至今。69年来,二队铁军奋战在齐鲁大地、淮海平原、大江南北、沙漠戈壁,他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用对祖国母亲的赤胆忠心,在神州大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凭着“王强精神”,二队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了山东肥城、滕县、济宁三大煤田;上世纪60年代,又参加了“兖州大会战”。二队人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拼拼拼,干干干,扒了棉袄流大汗。”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引领下,不屈不挠的二队人探明了一个又一个大煤田,为新中国煤炭工业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凭着“王强精神”,二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转战丰沛铜地区,奋战在微山湖一带。微山湖曾是王志胜带领铁道游击队抗日的战场,时隔20多年后,他曾经领导过的勘探队伍又在这里大显神威。

凭着“王强精神”,二队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适应地质勘探战略转移,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2006年以来,面对驻地周边地区煤炭资源枯竭的局面,二队人不等不靠,将地勘主业向高寒地区转移,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绩辉煌。尤其是二队的80后将士们,在新疆纸房煤炭资源综合勘探项目上书写了新的神话,为“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戈壁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白天紫外线很强,中午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无形的热浪,一阵阵在地面上升腾,人在太阳底下不到半小时就会被灼伤。晚上温度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钻工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才能入睡。沙尔湖风季多集中在春秋两季,风力可达8至10级,且时常伴有沙尘暴,能见度极低。沙粒与狂风打在脸上,疼痛难耐。沙粒无孔不入,钻工们的饭盆、床单,甚至头发、耳朵、鼻孔都被沙土侵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二队人用咬铁嚼钢的超人意志,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从2007年的4台试钻,到2008年的16台钻机,再到2012年最多开动30台钻机,二队在广袤的西部疆域鏖战,成为新疆地质勘探大军中赫赫有名的主力军。

2009年4月,祁连山脉白雪皑皑。二队170名职工来到了青海省天峻县,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常年高寒,氧气稀薄,大部分人出现了高原反应。特殊的环境,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二队人咬紧牙关,硬是坚持了下来。这一年国庆节,二队的勘探铁军以高原上的钻塔为背景,在国旗下共庆新中国60华诞。

2018年4月,江南早已是春风和煦、垂柳依依,而二队铁军仍处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的环境里。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战天斗地,苦干实干,在青海巴藏沟乡施工铁路隧道工程勘察项目,在西部地勘市场上高高擎起了地勘铁军的旗帜。

2018年,二队紧紧抓住国家加紧能源开发、矿山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机遇,向煤矿区域治理防治水注浆加固领域转型,承接了安徽新集二矿1煤底板区域治理注浆加固防治水项目。

在防治水施工过程中,“定向”是核心技术,必须做到“指哪儿打哪儿”,才能完成艰巨的施工任务。二队人再次发扬铁军“打不垮、不服输”的精神,定向组人员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前3个分支的定向任务后,决定独立完成后续定向任务。他们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总结出水平井施工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钻具组合使用及侧钻方法等。在近17个月的时间里,定向组完成了20个分支孔,在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

69年的峥嵘岁月,69年的风雨兼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几代人的奋斗、几代人的奉献,“王强精神”一直被传承下来。虽然队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驻地搬了一处又一处,但铁军队伍的精气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旧焕发着新光彩。

雄关漫道,劲风扬帆。二队人用自己的双手和铮铮脊梁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在新发展阶段,二队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使命宗旨,贯彻新发展理念,继承弘扬“王强精神”,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熹照晨都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