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2/5/pc2022050913ee35069cec489db09f010c56246513.jpg
地质科研献青春 中煤地质报第2671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2-05/09/009693.html

地质科研献青春

——山东局研究院科技研发创新侧记

2022-5-9 作者 穆 宏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40周岁以下青年数量占比64.4%,平均年龄38岁;这是一支睿智的团队,汇集了山东省煤田地质系统优秀技术人才,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58人(博士8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8人;这是一支勇于创新的团队,参加全省首批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承担地质科学及关键成矿、深部探测理论研究,研发地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支团队就是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他们满怀地质报国的无限忠诚,锐意科研创新,为地质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心怀“国之大者” 保障资源安全

早在1958年,山东省黄河北平原就发现大面积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区,预示着铁矿赋存的可能性。然而限于勘查技术,半个世纪中多次勘查均未有所获。2011年,研究院请缨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微弱地学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和增强关键技术突破,在齐河-禹城成功钻获我国罕见的119.67米巨厚、最高品位69%的富铁矿体,实现铁矿空白区重大找矿新发现,预测资源量3.4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超千亿元,推动自然资源部和山东省联合设立了“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称“开创了我国在深覆盖区寻找富铁矿的先河”。

研究院“十年磨一剑”,深入钻研“深覆盖区富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关键技术”,创新提出了“煤铁共盆”成矿新理论,构建了深覆盖区“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体系,打开了鲁西地区富铁矿找矿新空间,开拓了我国北方地区找矿新方向。富铁矿是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达80%以上。这一重大发现,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鲁中大汶口盆地一直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制盐基地,利用废弃盐穴空腔压缩空气储能,可以让盐矿废弃空腔由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肥城市建设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研究院承担了盐穴建设任务。利用传统技术无法准确探测盐腔空间形态,研究院青年团队便着手开展科研攻关,最终利用“两宽一高”高密度三维地震精细探测技术,成功破解难题,查明了盐腔立体形态和可动用体积。2021年9月23日9点50分,泰安肥城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向电网发出第一度电,标志着我国首座商业化运行的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成功并网投产。

坚守“绿色底线” 服务生态文明

呵护绿水青山,研究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事业部,建设了全省首个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代表省政府编制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主持了相关数据库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参与实施了山东沿黄地区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调研、南四湖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等省重点任务。他们代表省政府编制的“沂蒙山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获批国家第一批生态修复一体化项目,为沂蒙革命老区争取国家财政资金20亿元。

泉水是济南的名片,更是济南的“文脉”,“保泉”是济南重要的生态工程。为查清“泉脉”,研究院在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带领下,突破“城市电磁干扰强烈”这一世界级难题,首次获得主城区地下1000米以浅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推断了四大泉群存在的三个南北向主径流通道空间位置,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认为这一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践行“生命至上” 护佑一方平安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是全国性难题,研究院的年轻人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他们建设了山东省首家“深部冲击地压灾害评估工程实验室”,完成2期开放课题选题、运行工作,推动深部冲击地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截至目前已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30余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研究院成立山东省非煤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矿山事故防控救援技术研究。2021年栖霞笏山金矿发生事故,研究院派出技术专家,指导完成首个救援定向1号钻孔,获山东省政府和地方政府表扬。多年来,研究院参加各类矿山抢险救援10余次。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准南矿区总面积近800平方千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采空区存在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诸多隐蔽致灾因素,极易引发各类事故,对煤矿生产造成巨大威胁。2021年,研究院牵头对矿区开展安全评估,综合运用调查、物探、钻探等技术手段,对采空区、火区、瓦斯富集区、顶板防冲等10个方面开展普查,采取“一矿一策”的方法,制定了整改方案,打造了全国首个矿区综合安全评估的“昌吉模式”,为全国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山东方案”。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研究院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激情和智慧融入地质报国的伟大事业中,他们的青春必将绽放出绚丽光芒。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