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2/8/pc20220818f31d2a79f38243d58fb90b363fbf0e0c.jpg
厚重温情 如诗如歌 中煤地质报第2700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2-08/18/010455.html

厚重温情 如诗如歌

——读秦锦丽老师新闻作品集《躬行大地》

2022-8-18 作者 张忠儒 (甘肃局勘查院)

辗转寻得甘肃自然资源报社秦锦丽老师新近出版的作品集,迫不及待地翻开来读,当简约大气的封面上苍劲有力的“躬行大地”四字映入眼帘时,心中为之一震……身在地质行业,一种对大地山川特殊的亲近感、崇敬感及行走大地之上的虔诚感、豪迈感油然而生,直击灵魂深处。

秦锦丽老师是甘肃自然资源系统人人皆知的记者,也是有多个文化“头衔”的知名作家。我们这些基层宣传干事,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把秦老师的作品视作“指引教材”,《躬行大地》中部分文章,曾在报刊上有过一面之缘。现在,秦老师将这些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轻轻拾起,用情感之丝串联,结集成书,恰似冬去春来,漫山鲜花竞相开放,读来耳目一新。

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孪生兄弟,新闻即明天的历史,而历史则是昨天的新闻。《躬行大地》的时间跨度超过二十年,时空背景辽阔而长远。翻开上编,近二十年来甘肃自然资源系统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历历在目,如《挺进秘境——甘肃地质队员实施西藏地质大调查纪实》《300亿吨乌金传奇》《在地质精神中温暖重生——舟曲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见闻》《冬天里的一把火——甘肃省第一口煤层气排采井诞生记》……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连缀成线,甘肃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脉络便清晰可见。因此,《躬行大地》这部厚重的作品,足可当作一部甘肃自然资源的史书来回味和鉴赏。

秦锦丽老师被业内誉为“黄河畔上的山丹丹”,她的文字富有生活质感和温暖底色。读过散文集《月亮没有爬上来》和《月满乡心》的人,无不叹服秦老师灵动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躬行大地》虽是新闻和报告文学作品集,但理性的肌骨中也流淌着诗意和温情。细读下编,秦老师采访报道过的地质专家、典型人物竟多达百人。“有的人青春伴鲜花芬芳,有的人青春与山野共舞。”她用散文诗的笔触描绘身边的拓荒者、勘探者、守护者、挑战者、奉献者,为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地质人树碑立传。她从现实生活中发掘人性的亮光,用充满温度的文字书写钻工妻子守护植物人丈夫的坚忍,记录执法干部为保护矿产资源牺牲生命,让基层一线的坚守和奉献汇聚成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高塔,激励着地质同行们勇毅向前。

《躬行大地》从选文架构布局到每篇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收放有度、精巧别致,仿佛优美的歌词与动人的旋律相得益彰,荟萃成一首经典老歌。新闻重在报道事实,在有限篇幅内写清新闻要素本身具有难度,秦锦丽老师却在把控宏观的同时深入细节,把绣花功夫用到了极致,让每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的延展。在结构安排上,秦锦丽老师像一位点兵布阵的将军,指挥着万千文字有序进入触摸大地、叩问山石、担当使命、造福民生、绿色崛起等主题,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统一整体。在创作技法上,秦锦丽老师独具匠心,诸如《赞比亚施工正忙》《咬定“异常”不放松》《“复制”一座金矿》《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苦水掌的甜日子》,每个标题都简明生动、直奔主题,极富艺术张力。在品格主旨上,秦老师受省政协、部作协委派采写的《黑土地的新传奇》《河西走廊:正在崛起的金色通道》《多彩土地的咏叹》等作品,通过深入调查采访,从行业的高度审视土地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布局宏大、立意深远、见解独到、思路清晰,对做好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秦锦丽老师深爱着自己的职业,也深爱着自然资源行业。曾读过她的一篇散文《向地质兄弟敬礼》,文字充满了对地质人的理解和爱,她用“躬行大地”形容主人翁的工作状态和精神追求。其实几十年来,她自己何尝不是以躬行的姿态,或山野或书海,用勤奋、善良和执着写就《躬行大地》,把事业情怀和职业实践凝结成永恒。祈盼笔耕不辍的秦锦丽老师能写出更多优秀作品,在记录时代巨变的同时,以文字的力量鼓舞新一代地质人继续“躬行大地”,勇担找矿使命,用脚步和汗水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共同书写地质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我的入党故事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