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壮美的大漠戈壁上,新疆榆树岭煤矿阿艾矿区一处钻井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井场中心的CMD100车载钻机机械臂伸向蔚蓝的天空,沉重的钻杆之间跳动的一抹红色,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格外亮眼,红色工作服背后有着“功勋地质单位”金黄色字样,他们是来自山西省长治市的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地质队伍——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四勘查院创能公司,正在进行矿井超前灾害治理项目施工。
7月18日,随着导向工程师下达的停钻指令,新疆榆树岭项目1号水平井(YSL01-H1)钻井现场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成功啦!成功啦!……守在井口的井队长赵彦兵看着井口循环上来的钻井液,激动不已。
该水平井的顺利完钻,标志着新疆榆树岭项目解决了大位移超高水垂比带来的水平井施工技术难题。该水平井钻井工程水平段长度633米,超过设计要求33米,再次刷新了公司车载钻机水平井施工纪录,又一次彰显了公司在煤矿瓦斯治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方面的技术优势和装备实力。
人生万事须自为 跬步江山即寥廓
2022年5月,创能公司收到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的招标邀请,公司管理层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有设备施工能力、预期项目收益、公司对外发展需要、扩大公司影响力等各方面因素,召开会议讨论后决定积极响应对方邀请。开标后,公司在7家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新疆榆树岭煤矿阿艾矿区突出煤层群接续采区井上-下联合超前灾害治理项目共3口井眼,其中2口为水平定向井,技术难度较大。
创能公司是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北中南”联动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网络和全省应急抢险救援管理体系中的主要技术支撑力量。近年来,公司抢险救援中心充分发挥车载钻机精准定向施工和高机动转场优势,顺利实施多次矿山抢险救援任务。新疆榆树岭煤矿阿艾矿区超前灾害治理项目的施工地点远在3400余公里以外,对公司组织协调能力、快速机动能力是一次全新的考验。5月30日接受任务后,不到一周时间,人员、设备即到达阿艾矿区,第一口井眼施工很快有序展开。
YSL01-H1水平井是新疆榆树岭项目的第一口L型上倾顶板水平井,自开工以来便受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新疆分局、河南能源集团及榆树岭煤矿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创能公司作为施工方,深感委重投艰的责任和压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该项目是河南能源集团及榆树岭煤矿为打破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瓶颈、提高煤矿瓦斯抽采能力、实现瓦斯超前治理、遏制瓦斯事故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研究确定的“地面井抽采+井下钻孔抽采”相结合的区域瓦斯治理示范试验工程,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首个采用地面井工程进行超前瓦斯灾害治理的项目。
为解决煤矿瓦斯治理的技术瓶颈问题,公司上下一条心,干劲十足,但是1号水平井(YSL01-H1)的大位移超高水垂比带来的施工难度始终像一块大石,悬在大家的心头。
水垂比,顾名思义,即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比值。该井作为一个上倾的顶板L型水平井,着陆点与终靶点上倾落差40米,垂深最浅设计155米,水平段设计600米,靶前距设计260米,水垂比高达5.54,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一是中靶控制,需要在设计垂深距离内完成定向着陆(90°转向)难度较大;二是井身轨迹控制,该井埋深浅,水平段长,钻压有效传递差、易造成托压,设计要求多次探煤,致使井身轨迹难以控制,要想顺利完钻绝非易事。
为了解决大位移超高水垂比带来的施工难题,顺利完成钻井任务,创能公司各级领导多次询问施工难点、指导施工方案、关注施工情况;公司后勤部门全力以赴保障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方面随时协调施工各环节,确保衔接顺畅高效,另一方面监控各项施工参数,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并多次组织司钻、定导向队、录井队和泥浆工程师召开碰头会议,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创新求变的思路商讨解决方案,最终决定通过优化钻具组合和井眼轨迹的方式实现较浅垂深内的中靶控制,通过开孔造斜、加重钻杆、导向扩孔钻进和提高顶驱压力的方式减少托压的影响。
方案确定后,为了保证实施过程中不出差错,井队全体人员在施工现场顶酷暑、冒风沙,发扬“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用扎实的脚步铺砌着工程推进的坚实道路,最终克服了大位移超高水垂比带来的技术难题,顺利完成钻井任务。
画图恰似归家梦 千里河山寸许长
在诗人的眼里,辽阔壮美的大漠戈壁滩常给人无限的遐想,但对于一线的钻井工人们来说,这里却是残酷且寂寞的。由于工作原因,他们时常背井离乡,与家人聚少离多,总被一种“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的离愁牵引着。
井队长赵彦兵,不善言辞,如同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扎根一线三十余年,执着坚守着属于他的岗位,用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单位默默奉献。每次遇到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大家披荆斩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宝贵品质感染着井队的每一个人。
经常有人问赵彦兵,常年在野外一线工作累吗?他说:“累并快乐着,干完这个井,我们就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在野外工作中,坚持是一种选择,坚守是一种职责。在他的带动下,两个施工班组自发开展劳动竞赛,地质精神在项目中熠熠生辉。
作为年轻一代的地质人,我们坚信,传承一辈辈地质人留下来的精神,求索不息,我们的脚步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