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是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物探技术部项目负责人周钰邦的座右铭。少言多行,唯有奋斗,他将这份信念根植到项目生产和个人生活的点滴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悔的青春誓言。
周钰邦2018年7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工作后一直保持着学生时代孜孜以求、爱动脑勤学习的习惯。2018年至2020年,单位先后引进广域电磁和三维地质雷达装备,周钰邦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钻研设备的探测原理、施工流程和工艺中,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将三维地质雷达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病害检测的空洞验证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敏于思,勤于学,力于行。工作以来,周钰邦从未懈怠,参与了非常规能源勘探、大深度测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各类野外生产项目和院级科技项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篇,参加SEG国际会议口头报告并发表EI会议论文2篇,发表卤水钾盐矿测井响应特征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以合作发明人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在这些成绩面前,周钰邦从未沾沾自喜,反而更有动力和干劲。在卤水钾盐矿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过程中,他发现石盐层均表现为低自然伽玛和高视电阻率的测井反应,这为快速有效识别本石盐层段的划分和后期地质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该成果在2019年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在三维地质雷达技术及相关工程应用方面,他获得的“一种用于7通道三维地质雷达的便携式支架”和“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病害净深测量便携式的探尺装置”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道路塌陷应急、病害体复测和验证等方面开展了专利落地应用,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项目成本。
青藏高原这片广袤的土地培养了地质人高远的志向、宽厚的胸襟和强大的承载力,经过历练的周钰邦快速成长。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以老一辈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者为榜样,秉承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长年累月工作在数千米海拔的高原野外生产一线,详细记录每个野外地质露头、构造和岩性等信息,为室内综合资料解释提供第一手资料。2020年“1·13”西宁路面塌陷事故发生后,周钰邦主动承担西宁市生物园区公共设施隐患排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道路应急探测、泽库县道路空洞检测等项目,查明了道路隐患点,为政府提供了科学的处置方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单位创造了近400万元的经营产值。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周钰邦敢于“走出去”,宣传和推广物探技术,联系市场业务。2021年,他将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带到省外,开展了杭州各城区道路空洞检测项目和成都市绕城内市政排水管网及下穿隧道空洞探测项目(一标段)协作项目。他综合考量省内外技术服务需求和市场竞争力,提出的“设备不停、人员轮岗”工作思路,大大提升了检测工作效率,实现了检测区内隐患的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理,树立了“青海中煤物探”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