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0°58′,张家口崇礼,2019年8月8日,塞北的群山迎来了一群远客,他们是水文地质局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建设大军,车辆的轰鸣、人声的喧嚣唤醒了寂静的北国小镇,虽是夏日,北地的山峦已快要褪去盛夏的繁茂,透出了清峻凛冽的气质。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预示着这里即将迎来一场巨变,在北京奥运会过去11年后,他们誓要用自己的双手,迎接奥运的再次到来。此时,距冬奥会开幕还有911天,他们将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水文局因承揽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崇礼赛区“三场一村”核心区域内全部的生态治理项目,成为冬奥建设“国家队”的主力成员。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们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庄严承诺,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水文局的建设者们记在了心里。作为老牌地勘单位,他们过去为祖国探宝,如今肩负起新的使命,但无论如何,“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地质工作者不变的情怀。背靠万家灯火,面向百里荒原,他们告别亲友,远离繁华,在荒芜里拓良址,于不毛中化佳景,谱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赞歌。
入冬之后,入眼即是灰黄,崇礼的山体裸露出最原始的皮肤,破碎而憔悴是荒山的底色。水文局的建设者们一头扎进深山,腰挎罗盘、手拿放大镜和地质锤,爬坡过坎,涉险渡困,搞测量、做分析、画图纸、定方案……穷冬烈风中,人的皮肤成了真正的“吹弹可破”,-20℃的气温,岩石土块都被冻成了冰疙瘩,每次攀登,稍有不慎就会滑落。疾风劲雪,锻造了地质人的铮铮铁骨,来崇礼看看吧,共和国功勋单位丝毫没有褪色;地质前辈在沙漠戈壁、林海雪原、万里边陲留下的“三光荣”精神在这里熠熠生辉;新时代的地质人尽管依旧“满面尘灰烟火色”,但手里却有了电脑和无人机。在地质科技的帮助下,337.76公顷的治理面积被精准丈量;支撑“雪如意”的山体结构可以被分析到分子级层面,87根支柱的支护方案足有几十版;山川林地,河流草木,每一方土石,每一隅角落,都变成了具体的数据和模型,为后期的山体复绿和综合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8月2日,水文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向明在考察施工现场时,望着远方翠绿的群山,不禁感叹道:“青山如黛,不容易啊。”昔日破碎裸露的山体,如今长满了蓊郁的白桦林,青翠的樟子松,斑驳的秋英、苜蓿混杂其中,密密的草甸如绿毯一般铺到了天边。725个日夜,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60公里的道路,40万株苗木,水文局的建设者们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头顶骄阳,烈日下大汗淋漓依然目光坚定;肩负星月,清辉里夜深露重却仍步履不停;立足大地,野外工作磕磕绊绊始终坚韧如磐。一个人挨着一个人,一个人搀着一个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恒心,在再造绿水青山的伟大进程中,他们把初心使命永远地镌刻在山崖之上。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施工和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还不到32岁,他们无疑是冬奥会场一道励志的风景线,他们的故事,注定会写入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成为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寄语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些共和国的建设者们,是大国工程最生动的注脚,是大国崛起最鲜亮的背景,他们为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书写下绚丽多姿的精彩篇章。
翻开厚重的卷宗,峥嵘岁月如墨般晕染开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水文局已从单一的地质勘查单位发展成为拥有煤矿防治水、地热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三大核心技术,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一流科技企业——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岁月不居,未来可期,站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新起点,水文局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扬帆奋进新时代,启航砥砺新征程的路途上,一代代的地质人将不断赓续传承党的精神,响应国家号召,继续书写劳动者的绚丽华章,让那首《勘探队员之歌》永远响彻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