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衣橱里有一个盒子,里面珍藏着几双带补丁的袜子,这是母亲一针一线缝补的,而母亲却已永远离开了我。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末山东的一个小山村,在嫁给从事地质工作的父亲之前,她没有离开过那个山村。乡村的生活赋予她朴实、善良、勤劳的美德。婚后,他们陆续有了五个孩子,在那个收入微薄、物资匮乏的年代,五张嗷嗷待哺的小嘴,让这个家庭在经济上十分拮据。一件衣服,大的穿小了再给小的穿。孩子顽皮,爬高上低的,衣服上难免磨个洞、剐个口子,给衣服打补丁成了母亲一项重要的家务。好在母亲的针线活十分出色,补丁上的针脚密密麻麻、平平整整,有时她还会依据补丁的形状绣朵花或数字的图案。那时候我们打心里头乐意穿着母亲补的衣服,乐意听别人夸赞母亲的话语。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庭状况也有了质的飞跃。孩子们的衣服穿过了新鲜劲,就要换新的,根本不需要打补丁。母亲已退休在家,却总爱缝缝补补。有一次她递给我一双袜子说:“试试看,合脚吗?”我接过来,看到袜子的后跟上打了一个补丁,便说:“一双袜子值不了几个钱,还不够您花的这工夫钱呢。”母亲说:“试试看吧。”看到她满眼的慈爱,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突然,我明白了,母亲给袜子打补丁,不仅是为了节俭,更是她母爱的表达,她给我们的爱从不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丝毫减弱,只是我们在渐渐长大中忽略了。
我穿上这带补丁的袜子,说实话,补丁有点硌脚,但我却高兴地说:“正合适,挺舒服的。”我发现母亲比我还要高兴。从此,我有穿破的袜子总交给母亲缝补。
母亲补过的袜子,我用一个盒子全部装好。当我有意无意间翻到它们时,依旧能够感受得到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