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培训以其培训规模小、培训时间短、培训方式灵活的特点受到了很多地勘单位的青睐。这种多以班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班前会、工作之余,或者职工午间、晚间空闲而开展的技能小课堂,每次只针对一个小知识、小技能而进行集中讲解,既提升了培训效果,又确保了学习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
然而,近日笔者在一工程工地采访时,却有职工向笔者反映,他们采取的微培训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原因是职工觉得培训枯燥乏味,学与不学一个样。职工为何会这么认为呢?笔者深入采访后,了解到他们的微培训主要在班前会上进行,因此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多、岗位技能操作内容少,不贴合实际;二是培训采取“我讲你听”的大漫灌形式,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职工不爱听、不愿学;三是讲课者大多由项目负责人、班组长担任,多数是照着书本念,拿着文件读,分享一段视频便算是完成了任务。那么,如何做微培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
让职工轮流当“老师”。班组微培训的授课“老师”,除了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外,每个职工都可以轮流来当“老师”,让职工台下听课变为职工上台讲课,给有业务特长的职工登台展示的机会。为了使自己讲的课既生动又有实效,职工会精心做准备,认真备课,在备课讲课过程中还能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比如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2018钻井队在各班组推行的安全教育培训15分钟讲义课堂,采用的就是让职工轮流当“老师”的方式。职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讲课,虽然理论水平不高,但是紧扣生产实际,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同时也完善和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水平。
“点餐式”培训提技能。基层单位在进行微培训前,要先进行调研。职工想要参加什么样的培训、哪些设备故障处理还不会、哪些安全技能还没有掌握等,只有了解了他们想要的、欠缺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职工才会在培训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继而提升岗位技能。如河南局资环二院永煤水灾害治理项目部,采取的“点餐式”培训就很受职工欢迎。他们针对职工素质的差异性,对水平井钻井、封堵涌水等关键岗位,下发调查表,围绕“在本岗位缺什么”“自己需要补什么”“上课老师喜欢谁”等问题,向职工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为职工量身定制技能学习清单,授课老师根据“点餐”进行备课、授课,完成清单任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训形式要“多元化”。要采取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地点不局限于会议室,还可以在生产现场、实训基地,甚至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线上培训。每次一个小知识、小技能,或制作成卡片,或制作成小视频发布到项目组微信群内,让职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比如河南局资环二院水工环地质研究所环境治理项目组开展的微课培训,就是把工作中的小知识点梳理出来,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语言,制作成3~5分钟的动画小视频,分享处理施工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等,提升了职工解决工作难题的能力。
培训效果要有评估。评估可采取闭卷考试、设置故障让职工排除、技术比武等形式,找出职工存在的短板,然后调整培训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总之,要想微培训搞得好,就要瞄准职工需求、对症下药,不拘形式地向职工传播微知识和微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职工补强理论和技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