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力以赴实施好华能宁正矿区矿井水减排、资源化、回注一体化技术研究项目。”在勘查研究总院2022年工作会上,党委书记、院长张德高提出要求。一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勘研总院庆阳项目部全面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要求,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将这一重点项目实施好、运行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迎难而上 创新成果丰硕
位于陇东的董志塬,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广袤无垠,丰饶壮丽。虽然这里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地下水问题却成为开采中最大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难题,勘研总院水文地质工作者勇敢地担起了这份责任。他们从矿井涌水机理出发,在地下水系统、循环、贮存及运移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矿井水减排和治理等一系列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矿井水减排、资源化、回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承担了“宁正矿区矿井水减排、资源化、回注一体化技术研究”科研项目。
2022年,该项目共提交了12项成果报告,申报了8项专利,在陇东地区防治水领域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采用双分层抽水系统和水文自动观测系统开展了多孔非稳定流分段抽水试验,形成了基于地下水系统特征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新方法;首次对巨厚砂岩含水层的岩层沉积相特征、裂隙发育特征等影响因素与富水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首次提出了释水断面流法、动态比拟法等,并与开采规划相结合,对工作面涌水量开展了动态预测,为涌水量精准预测提供了新方法;首次开展了同层回注试验并获得成功,为矿化度高、涌水量大的矿井水问题的解决迈出了新步伐;项目开展了跨省、跨矿区的地下水系统特征、水动力场特征的研究,为该区域首次。
全力以赴 化作实际行动
项目一开始,庆阳便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暴雨、五十年一遇大暴洪,通往钻机的道路几乎全部被冲断,项目进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暴雨期过后,项目部白天一方面协调生产、保障安全,一方面抽出时间跑调查。到了晚上,万籁俱寂的小村庄里,总能看到那几间灯火通明的小屋子,那段时间,屋内听到的全是键盘的敲击声和时断时续的讨论声,当然也少不了激烈的争论声,哪怕是一点点疑问或是一个小小参数的校正。有时候突然灵感一现,已经休息的人也会被叫起来接着再“战”;有时候猛然念头一闪,上个厕所也会被堵在门口争论不休……
正是有了这样的拼搏和无数次的争论,才换来了12个报告的顺利通过,才换来了矿方“近年来最好的报告”的高度赞誉。
为了这样的成绩,为了切实履行勘研总院的部署要求,也为了中西部煤矿防治水大业,他们多数已经在项目现场驻扎了近一年时间……
全力以赴,不仅仅是一项要求,迎难而上,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没有冲垮项目部的激情,持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让项目部退缩。一年来,这一切都已经转化成项目部的实际行动。
多重保障 积蓄成功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顺利的保障。烈日炎炎的盛夏,每到一次钻场都像入一次“炼狱”,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白雪皑皑的严冬,走出项目部的门就像经历一次磨难,衣服裹了又裹,却怎么也抵挡不住凛冽的北风。但是党员们从来没有退缩过,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员们挺身而出,积极组织应对,统筹管理,明确分工,确保了项目组及近百人的施工队伍的健康安全。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干边学,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又一重要保障。学,有十几年几十年奋斗经验的“老”地质工作者;干,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与“干”相辅相成,“老”与“新”珠联玉映,既干成了工作,收获了成果,又培养了新人,开拓了视野,为持续发展积累了力量。
地质工作是单调的,看似每一天都在一样样地重复着。但是每一天又都是新的,遇到的问题是新的,学到的知识也是新的,每一天的动力和激情也是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回信中勉励广大地质工作者,要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勘研总院的水文地质科技工作者已经整装待发,将为全国煤矿区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和绿色发展继续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