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3/3/pc20230323b171b4933f8a42a2a74859bf1d865c5c.jpg
探寻地质人诗歌字里行间的词汇 中煤地质报第2759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3-03/23/011938.html

探寻地质人诗歌字里行间的词汇

2023-3-23 作者 王 晶(山东局物测队)

诗歌是需要观照现实的。六年前,为了写《夜下城》一百首组诗,连续三个月,我每天晚上开车出去“游荡”,去城市各个角落观察夜晚的社会人生百态,即使除夕和春节也没停止过。开始,我大多是吃完晚饭出去,凌晨两三点才回家;后来,干脆直接通过在夜里跑滴滴的方式,去接触夜里不同的人,和他们交流、攀谈,了解夜晚的人们在做些什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这些人中,有深夜独自去医院看病的小学生,有半夜摆摊的生意人,有家里老人刚刚离世的人,也有为了工作应酬而喝醉的人,形形色色。他们身上,有一种我们平时接触相对较少的现实生活,一种真实的夜晚下的生活。他们是不容易被关注的、夜色下匆匆忙碌的群体。

我通过这些人和事慢慢地走进诗歌的词汇。诗歌不需要那么多技巧,要写具体的生活,写活生生的人、具体的事、真实的大千世界,写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坐在屋子里靠阅读和想象是无法接触到现实的。

诗人是需要深入经历的。如果说写《夜下城》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别人的生活,那么地质诗歌就是写自己的生活。没有经历、没有身在其中,很难用诗歌的语言精准表达地质人的野外工作。

在野外工作十几年,我到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很多地方都是真正的无人区,连喝的水都是花钱从几百公里外拉进沙漠戈壁里的。在那里,我们的绿色帐篷是唯一的人类印记。

七月的飞雪、晚上十点的太阳、五六十摄氏度的地表温度,这些只有身在地质野外一线才能感觉得到、体会得到。在那里,那种直观的感觉不停地刺激着我的大脑,地质工人、设备、车辆、云霞、苍鹰、落日都直接进入心里,使我不断地积累着地质野外的词汇。因此,我诗中的文字不需要去刻意寻找,也不需要去修饰,诗中的每一寸草、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来自自己的故事,无可替代。

写诗需要找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的形成,需要大量理论阅读和不断体验。我们在书斋里能积累技巧,却无法获得那种涌动的直观感觉。有了那种或感动、或悲伤、或喷涌而出的第一感觉,我们才能渐渐抽离出诗歌的词汇。为寻找这种感觉,我蹲点过医院太平间,蹲点过凌晨三点的环卫站,蹲点过寒冬腊月的冰面,通过“咯噔一下”的感觉去获得诗歌语言。

这种感觉,需要时间的不停推送。诗人经常好几个月写不出一首诗,也可能一天写出好几首。有时,在一刹那的电光石火之间,诗歌的词汇便源源不断地输入指尖。好多次在半夜,甚至在梦醒时分,那种感觉来了,我就直接在手机上的记事本里写诗。如果没有感觉,硬逼着自己写诗,哪怕写了出来,按命题比划了出来,就算加上一些技巧,诗歌的质感也会不尽如人意。

写诗还要保持一颗童真的心。我上班近二十年了,依然喜欢看动画片,非常喜欢干净纯粹的动画场景。写诗的人不一定要喜欢动画,但应该一直保持一颗童真的心,一颗不被惯性和经验限制的心,一颗不需要成熟的心。这种童稚和不成熟,会带来不一样的诗歌词汇。对外界的好奇,对简单的喜爱,对各种新生事物的宽容和接纳,是一种质朴的诗歌契约。

诗歌的词汇不需要刻意求新,真正的诗歌词汇就是普通、简单、纯粹,甚至是幼稚的。写诗,要不断寻找一种初级的、不受年龄和经验限制的观察视角,寻找一种很原始的观察视角。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山风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