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3/6/20230612b85e47013591478b910d23ca51f5e8de.jpg
奋战昆仑山 中煤地质报第2781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3-06/12/012392.html

奋战昆仑山

——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大队新疆测绘项目工作纪实

2023-6-12 作者 胡 杰

在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大队,有一支由12名测绘队员组成的突击队,他们勇当大漠中的测绘尖兵,奔赴新疆开展测绘工作,让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新疆经济建设。

从新疆喀什到西藏那曲,虽然工作区在地图上直线距离只有一千多公里,但由于地形的复杂性,突击队员在新疆和西藏来来回回跑了十几万公里。他们扛着高原雄鹰突击队队旗,带着甲方的重托、单位领导的期盼,在昆仑山脚下展现了江西测绘人的飒爽英姿。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2022年6月,在第一大队分管测绘工作的副队长王长青的协调下,测绘院院长李永鹏召集院部测绘人员开展项目前期研讨,根据甲方要求,部署相关工作。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抽调9名一线测绘人员和3名室内工作人员组成项目组,由院里的“老”测绘员——80后陈志宏担任项目负责人。

接到通知,陈志宏首先思考的是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经过详细研究,他决定将整个项目组分为4个小组,分别划定工作区域,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此次测绘工作范围从新疆到西藏,测区跨度大、地形复杂,测区内既有巍巍雪山也有茫茫大漠,工作内容包括地形测绘、地下管道探测、房屋平立面测绘和其他测绘工作。

项目计划调用无人航测机2台、无人测量船1艘、全球定位系统6台、三维立体扫描仪2台、地下管线探测仪1台。如何在复杂地理条件和多变的天气下使用好这些仪器?每名队员都没有经验。陈志宏带领团队前往兄弟单位学习,同时收集当地相关测绘资料进行研究,组织项目成员开展模拟实践操作。一个月过后,项目组所有成员已做好了准备。

临危不乱 勇担使命

7月份的太阳炙热毒辣,阳光照在满是碎石的“搓板路”上,茫茫瀚海中只有不远处沉默不语的高压线塔和通信杆。在持续40℃的高温下,各小组深入无人区腹地,在戈壁滩搭帐篷、修驻地,克服用水和饮食上的困难,顶住沙尘暴的侵袭,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在一次从西藏返回新疆工作区的途中,项目人员在西藏那曲市班戈县遇到超强沙尘暴,风力达到13级,道路能见度不足5米。当时,将近三吨重的汽车都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陈志宏大喊:“所有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车辆,做好一切防护!”3名项目成员在沙尘中足足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在当地车辆的帮助下回到了项目驻地。车辆司机检查后发现,行车玻璃已破损、车身大面积受损,现在车的外貌与原来已经截然不同了。

项目实施过程中,类似的情况很多:项目人员乘坐的车曾陷在沙中无法前行,大家只能在沙漠中度过一晚,第二天徒步十多公里才找到人帮忙拖车;项目部曾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食品短缺,大家一度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为了赶进度,项目人员曾住在废弃的房屋里,氧气瓶用完后,大家缺氧无法入睡,在单薄的睡袋里度过了一晚。

工作区域最高海拔近6000米,项目组成员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曾家文回忆道:“有一次我在和田皮山县工作区施工,那里海拔5000米左右,由于随身的氧气瓶不足,我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随身仪器显示,我的心率已达140次/分,队友第一时间将我送往距离最近的军区医院。通过三天的治疗休养,我的身体才恢复过来,却留下了经常流鼻血的后遗症。”

测绘突击队的年轻队员们秉承老一代地质人的精神,勇担使命,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在为国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科技创新 提质增效

2022年7月项目启动后,在半年多时间里,突击队完成了新疆至西藏1000多公里范围内的各项实地测绘任务,项目转入了室内绘图阶段。

在制图作业室,工程师刘犇轻点鼠标,打开制图软件,将水系、建筑物等地物要素叠加到地图上,原来的平面图转瞬变成了三维立体地图。他介绍,这种数字化测图系统,不但具有对地形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功能,还兼具数图转换、图形编辑、修改及管理等综合功能。

陈志宏说:“实现数字化测绘,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第一大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测绘人员,多层次多批次开展培训学习,形成了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测绘院拥有6名高级工程师、13名工程师,一批经验丰富的“测绘兵”正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如果说老一代测绘兵崇尚毅力和意志的话,那么当代测绘兵则更追求科技、知识和创新,让工作更高效、便捷。

测绘突击队传承着“测绘精神”的火把,在新的历史阶段向世人传递着那份执着。新疆测绘的故事,是一首艰辛而又崇高的奉献之歌,是一篇雄壮又感人的生命礼赞,是一支激越而又雄浑的新时代交响曲!

上一条:总局与山西省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条:以奋进姿态扛起创新使命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