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总局青海公司(青海局)派驻门源县东川镇碱沟村第一书记李钺龙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乡村振兴路上用汗水浇灌事业,用梦想和实干助力碱沟村插上“乡村振兴”的翅膀,造福一方百姓。
心中有责,肩上有担,做乡村振兴的“掌舵手”
自2021年8月担任东川镇碱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李钺龙坚持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虚心向上一任第一书记请教,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给自己定好位、树好靶,带领驻村工作队厘思路、解民忧。
李钺龙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时刻将百姓冷暖挂在心间。他挨家挨户察民情、解民愁,累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帮扶弱势群众。同时,他对碱沟村脱贫户及一般户进行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培养技术型人才6名,其中1人(高生胜)已成为青海局勘探分公司正式职工。李钺龙以实际行动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就近就便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心坎上”。
心中有民,脚踩泥土,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李钺龙脚踏实地为东川镇碱沟村办实事。
他协调西宁市城西区政协开启了“微心愿”认领活动,19名政协委员依据“微心愿”清单,为碱沟村幼儿园送去价值约7.2万元的电脑、打印机、儿童桌椅、生活用品等。
他依托联点帮扶单位力量,邀请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君老师为广大群众讲解了文化、文明乡风、乡村振兴的背景意义,以及法律法规对生活产生的影响等,献上了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他坚持把“党建引领聚合力、真情服务解民忧”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凝聚村“两委”班子的合力,建立周会制度,及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为民办事的效率。针对两委班子部分成员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情况,他自费购买电脑培训课程,帮助班子成员提升电脑操作水平及业务能力,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贡献力量。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做乡村振兴的“风向标”
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李钺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在坚守梦与热爱的“诗与远方”中,用心用情当好一线“服务员”。
刚驻村时,面对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没有村级产业的现状,李钺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深入调研碱沟村特色资源禀赋,也走了好几次弯路,最终将目光瞄向了林麝产业。他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及时与镇党委和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等部门对接,配合相关单位做好现场勘测。经过全力争取,李钺龙带领大家盘活了碱沟村杂草丛生的废弃土地,并争取到中央财政衔接资金400万元和县级配套资金68.74万元,用于碱沟村林麝养殖项目,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释放振兴乡村新活力。
为进一步拓宽碱沟村的致富路,李钺龙积极谋划百合种植试验田。他与派出单位沟通协调,为碱沟村百合种植试验田(0.4亩)项目争取到启动资金0.3万元,预计今年9月底可收获百合800斤左右。
心中有爱,手握戒尺,做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李钺龙强化自我监督,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完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和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大力推行东川镇小微权力“334”运行工作机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唠家常、话发展,认真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和碱沟村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正成为村民的“知心书记”。
同时,李钺龙用好用活各类党的惠民政策,针对林麝养殖的技术难点,及时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等,前往甘肃省华亭市、陕西省凤县,通过实地观摩、听取讲解、现场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林麝养殖技术进行,为发展壮大林麝养殖产业奠定了基础。
与人民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李钺龙自觉服从大局,担起乡村振兴的使命,在广阔的田间地头品尝“酸甜苦辣”,扎根基层“战场”奉献青春,树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新形象,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