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他用脚步丈量泉州的山山水水,从21岁的年轻人走到了52岁的老师傅。百余个建筑石材矿山、三百多份建筑石材矿报告,成就他“泉州建筑石材矿知名专家”的名片。他用地质人的三件宝——锤子、放大镜、指南针,服务泉州经济发展。他说,“一辈子干好地质,值了”。他就是福建省一九七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黄润雄。
儿时点燃的地质梦
“广播里坚强有力的革命歌曲、笨重钻机声发出的刺耳轰鸣声、机械在轨道上碾过的摩擦声,以及人们齐声喊着的加油号子交织在一起……完成工作后,大家不顾沾满泥浆、汗水的疲惫身体,大声欢呼起来,在一旁的我也莫名地备受鼓舞,不禁也激动了起来。父亲和队员们在大山中搬运钻机、钻探的场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有了朦胧的地质梦。”这是黄润雄《我的地质梦》中的一段话,记录了一名1971年出生的地质二代的人生理想。
地质是艰苦行业,但泉州地质大院的生活温暖着幼年的黄润雄。来自五湖四海的地质队员们住着一间挨着一间的板房,过道里总是热热闹闹、说说笑笑,谁家做好吃的了,准会给邻居们端过去尝尝,充满了人情味儿。那时候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大家都很知足,每天下班回来,父辈们坐在一起,聊聊工作、生活中的趣事,今天在哪里钻孔,打了多深,明天又要转去哪里,等等。当然,也难免有拌嘴吵架的时候。后来,黄润雄才知道,那时候正是地质事业的低谷,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可地质人天性乐观、吃苦耐劳,大院里总是充满着朴实的快乐。地质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身处其中的他耳濡目染,地质情怀早已点点滴滴地融入他的血脉中。于是,初中毕业后,黄润雄对父亲说:“我想上地质学校,将来和你一样,回大院当一名地质队员。”在父亲充满欣慰又有些担忧的目光中,他毅然地踏上了地质这条道路。
奋战野外的地质人
盛夏时节的泉州大地,气温时常超过35摄氏度,局部地区超过38摄氏度。已成长为项目组长的黄润雄带领项目组成员,冒着高温酷暑奔走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山间,进行地质填图作业。许多地方别说通公路,就连羊肠小道也没有,完全靠柴刀开路,一天中汗水几次浸透衣服。在湿滑的山区,摔倒更是家常便饭,但黄润雄从不叫苦叫累。因为他深知,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既要经受翻山越岭、严寒酷暑的挑战,还要忍受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孤独,在日复一日的野外勘探、岩芯编录、地质填图中磨炼技术本领。
黄润雄如海绵一样,永远在学习、在进步。即使在填图过程中,每当遇到不懂的岩石时,他都捡一小块揣在口袋里,带回营地研究,或者让老同志们帮忙看看。靠着这股韧劲和执着,他最终弄清了当地矿产地质特征和成因,顺利完成项目。同时,他也逐渐养成了一个小爱好——喜欢研究石头和收集石头,这为他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到一个矿区,他看到不认识的岩石或典型的岩石,就捡回来,仔细研究。久而久之,他的办公室、家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色石头,而且他能说出每一块石头的出处和特点。同事们都说他开了一个“岩石博物馆”。
永不褪色的地质心
“如果你看到那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那一定是黄润雄师傅在加班。”徒弟们说着他们眼中的黄师傅。
“带头示范、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不计得失。”领导们说着他们心中的黄师傅。
“公道正派、技术可靠、质量保证!”业主们说着他们认识的黄师傅。
年过半百的黄润雄却说:“我这辈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我就是一个平凡的地质人!”
这个“平凡”的地质人,在单位派他到新业务新领域、新部门工作时,没有怨言,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非法采矿鉴定、地质灾害调查、矿山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慢慢地,他从“一门精”变成“门门精”。
这个“平凡”的地质人,自己赶报告通宵达旦,但面对一群刚毕业不久的新地质人的提问,却毫不惜时,总是耐心讲解、倾囊相授。他常教导新一代地质队员说:“要沉下心做事,地质是一份需要积累和沉淀的事业。”
这个“平凡”的地质人,因长年工作对泉州各地矿山了然于胸和以往在非法采矿鉴定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于2019年被聘为南安市非法采矿公益诉讼地质专家,为地方政府相关执法部门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扫除黑恶势力提供技术支撑。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黄润雄用心用情用力演绎着他的精彩地质风景,而泉州的山山水水也见证着他的梦想、他的热爱、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