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结果名单公布,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一队资源勘查与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资源勘查中心主任刘恒名列其中。
工作15年来,刘恒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部门负责人,坚持扎根在最偏远最艰苦的地质钻探一线,顶烈日、抗严寒,多次带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特别是担任资源勘查与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资源勘查中心主任以来,他带领团队敢打敢拼,推动单位业务发展蒸蒸日上。
脚踏实地,磨练成就“定海神针”
“成绩是干出来的”,这是刘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2005年毕业到2011年,连续6年不间断的野外跑钻经验成为他积累的“第一桶金”。6年里,他跟随钻机辗转中国大江南北,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成为领导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2009年5月,单位承担的某煤矿冻结造孔工地项目,要完成22个冻结孔,其中包括6个800米的深孔。据徐州中煤三处资深技术人员介绍,煤矿以前建矿的冻结孔深度一般都在100—600米之间,超过600米的冻结孔很少见。据统计,深800米的冻结孔,到目前为止是国内甚至是亚洲深度最大的冻结孔。这个项目对刘恒乃至单位都是巨大考验,但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重担。
刘恒的好朋友劝他:“这活儿你干不了,冻结造孔项目钻孔偏斜要求特别严格,你没有经验,万一干不好,你的好名声都没有了。”他笑了笑说:“领导把任务交给我,说明领导信任我,我一定能干好。”
为保证钻孔偏斜率满足设计要求,起初,刘恒在0—20米表土段采用推移钻塔、垫架子相结合的方法纠偏,但从地层56米处开始,大部分都是砾石,砾石单个粒径大,胶结不完整而且漏水,这个纠偏方法根本就不起作用。这可愁坏了刘恒。经过一番思考,他大胆尝试,在56米至270米处采用随钻定向仪及定向陀螺进行纠偏,这方法果然奏效。最终,全孔偏斜率都小于设计要求,一队的定向水平得到了甲方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赞同。
不畏困难,抢险救援崭露头角
经过不懈努力,刘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钻探人员逐渐成长为全队技术骨干。
2015年12月,刘恒带队参与某石膏矿区坍塌事故救援工作。事发矿区情况非常复杂,救援工作面临井下持续坍塌等严峻挑战,他带领队伍驻守在救援现场,坚守36个日夜,全面做好后援工作,为营救被困井下220米深处850余小时的4名矿工拼尽全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分别寄来感谢信,感谢他们为救援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赞扬他们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畏艰险,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的奉献精神。
2018年9月,某煤矿出现透水事故,刘恒带队与时间赛跑,组织钻机连夜搬迁,冒雨紧急安装钻机、实施救援,最终快速精准完成了堵水任务。此次完成工程量764.76米,累计注浆量10112.1立方米,成功封堵透水部位,确保了施救工作安全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为煤矿和地方政府挽回了经济损失。
一如既往,履职尽责勇往直前
刘恒当过钻探技术员、钻机机长、项目部主任、经理助理、副院长等,面对单位安排的每一个岗位,他都认真履职,出色地完成任务。
2013年,刘恒负责盐井水平井对接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长期在钻场跟班蹲守,反复与大家探讨和论证对接工艺,并适时调整钻进速度和钻探参数。特别是施工期间,他24小时驻守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凭借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克服了领域新、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确保了安全钻进和工程质量,完成工程总量2873.42米,其中直井1300.42米,定向对接井1570米,一次性完成了精准对接。这个井的成功对接,标志着一队在岩盐勘查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今后施工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了“鲁煤地勘一队”品牌形象。
2021年,刘恒被组织提任为资源勘查与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资源勘查中心主任,职务变了,可他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变,仍然坚持在最艰苦的一线,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