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九江地处江西北陲,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北麓,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说“九”为虚指,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二是说有九条江河在这里汇集。虽不知哪种说法是对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九江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不但靠近长江和鄱阳湖,境内还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湖泊、小溪、水潭,因此,这里是鱼儿繁衍生息的天堂。
孩童时候,我经常趁暑假去表哥家玩。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小池塘,这里的水浅,都没有没过膝盖,而且水底也平坦,因此大人也很放心孩子们在池塘里玩耍。依稀记得,有一次表哥带着我去抓鱼,我们俩踩着松软的沙子,跨过黏黏糊糊的泥巴,走过长满了青草的小路,来到池塘边。只见表哥将裤脚卷到大腿,然后把双袖向上一挽,便往池塘里去了。我依葫芦画瓢,也卷起裤脚往池塘里跑去。
盛夏时节,站在池塘里除了能感受到清凉之外,还能清晰地感觉到鱼虾在脚边穿梭游弋。水很清澈,完全可以看到它们的行踪。表哥在水里,手脚并用把水搅浑,他说这样会非常利于抓鱼,那些受了惊吓的鱼儿在浑水里到处乱窜,不用去找,就会撞到人的腿上。所以我们只要俯身去抓就行,基本上一抓一个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难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这些小鱼儿在水底多灵活呀!左闪右避,就是抓不着。于是,我放弃抓鱼的念头,转而去翻石头,有些石头下面藏着小龙虾,鱼虽然没抓到,但小龙虾还是摸到了几只。捉鱼摸虾给我带来了诸多乐趣,是我童年时绚丽的画、悠扬的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鱼是九江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九江有句俗语,“好看红绿,好吃鱼肉”。九江的“鱼肴”有自己的特点,如九江鱼块、黄丫头炖豆腐、鱼头豆参汤、剁椒鱼头等。九江人婚丧嫁娶、请客办酒,讲究“无鱼不成席”。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奶奶费了一番工夫,用各种调料把那鱼做成干煎和红烧两种口味,装了几大碗。鱼肉上面覆盖着一层辣椒、生姜、大蒜、香葱,热气腾腾,把人馋得直流口水。然而,吃年夜饭时,全家都不动筷子,每餐只是拿鱼摆摆样子。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才吃这道鱼。爷爷说这叫“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富足的向往。
有时候,我觉得人像极了鱼,人生活在社会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走南闯北讨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就像池塘里的鱼一样,似乎在澄澈的水里自由自在,实际上却被滚滚洪流裹挟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大江大河。因为在地质队工作的缘故,我时常在野外。每当回忆起故乡,往事便氤氲眼前,萦绕心中,久久挥之不去。我想我也是一尾离家的鱼,纵然岁月如白驹过隙,却始终游不出乡愁的水,洗不掉游子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