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雨季即将来临时,重庆市总有这样一群地质工作人员,奔波在峭壁陡坡上、忙碌在乡村泥泞中,巡查排查一处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他们离开城市里温馨舒适的家,生活居住在乡镇简陋的宿舍,一干就是大半年,通常要到年底才能结束工作任务。他们就是地灾驻守工程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王海平便是其中一员。
王海平2006年6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地质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勘查、矿山服务、地灾防治等工作。2021年开始负责地质灾害防治驻守,是一三六队城口地灾驻守小组负责人。
今年是王海平参加地灾驻守的第三个年头,他负责位于城口县西北边陲的巴山镇和高楠镇。两镇总人口2万多人,地处大巴山山脉和大巴山断裂,地形切割深,地质条件复杂,巴山镇镇域内还建有一座大(二)型水库,特别容易诱发山洪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作为地灾驻守队员,他的职责就是深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最前线,配合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对灾害风险大、威胁对象多、社会影响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排查,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危害。
驻守大山保平安
驻守工作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王海平家中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两个孩子,妻子一人照顾全家老小,着实不易,但他为了地灾工作甘愿舍小家顾大家。
驻守期间,每当暴雨来袭前,各种预警信息会不断推送到手机上,使人高度紧张。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王海平总会在雨前第一时间赶赴存在地灾隐患的老百姓家中逐一排查,察看房前屋后有无变形迹象及发生灾害的可能,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告诉他们灾害发生时如何应急避险。在巡查排查中,不管下雨还是酷暑,他无数次穿梭于深山密林间,察看山体有无变形迹象,认真记录地质灾害点实时情况,到处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对此,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流点汗水换一方平安,值!”
坚持原则担职责
地灾点大都在山区,发生地灾险情时,王海平总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了解险情,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妥当处置。在日常巡查排查过程中,他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出现意见分歧时,他加强沟通,迅速解决;在原则问题上,他坚持立场,毫不退让。2022年驻守时,有个地灾点出现险情,影响户数比较多,情况复杂多变。监测人得了滑膜炎,不能长时间走路,更不用说爬山了,加之没有住在地灾点上,根本无法履行监测人义务。得知情况后,王海平及时反映情况,要求立即更换监测人,并指定了地灾点上一名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的同志。当时就有人来说情,劝他今年先将就些,等明年再换。王海平严词拒绝:“等不得明年了,这个点风险程度高、危害大,再加上地灾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监测人最终被更换。后来,此处多次出现险情,均被一一化解。王海平常说:“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我们驻守工作的使命所在。”
注重学习强本领
勤奋好学的王海平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后,通过不断学习,先后考取了二级建造师、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资格证书。从事地灾驻守工作后,他深知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派出的技术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他虚心向同行及前辈请教,与熟悉情况的当地居民交谈了解地灾点情况,同时不断加强地灾专业知识的学习钻研,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地灾驻守工作技能,并把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竭力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
以心换心鱼水情
王海平工作积极主动,不但注重与当地区县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及地方政府沟通交流,而且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对老百姓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在长期的地灾驻守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相关部门的信任与肯定,与当地乡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海平负责驻守工作两年多来,为当地政府争取到56户282人地质灾害“金土搬迁”工程补助,完成应急调查处置30余次,出具应急调查说明25份,开展杜家坝滑坡控制性勘察和应急排危降险处置2处,多次协助政府撤离转移受灾害威胁群众,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赞扬。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一三六队评为“优秀驻守队员”。
地灾驻守工程师默默驻守在远离城市的乡村,行走在大巴山深处,发挥专业优势,以使命和担当保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巴山镇党委负责人曾对王海平说:“只要有你在,我们就放心。巴山人民离不了你,更舍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