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3/10/2023100999f3e3e5749d438688dd63042cd8f3e3.jpg
赣南红土地上的找矿劲旅 中煤地质报第2814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3-10/09/013169.html

赣南红土地上的找矿劲旅

——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71年为国找矿服务发展掠影

2023-10-9 作者 姬 亮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践行为国找矿初心,深化地质找矿认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矿产资源保障、生态文明支撑、专业综合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奋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立新功,努力在江西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中作出应有的地质贡献。

——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大队队长 陈武

初冬的赣州,风清气爽,碧空如洗。2021年11月12日上午,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七大队)迎来了成立揭牌仪式。这是新时代赣南地质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标志着这支有着光辉历史的地质找矿劲旅从此开启了崭新的征程。

71年来,第七大队一代代地质工作者扎根赣南这片红土圣地,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探寻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矿产资源地,为奠定赣州“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誉为“全国地质战线的一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有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2人被评为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

如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启动,第七大队迅速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大局,千方百计寻求找矿突破,致力于理论、方法、技术创新,立志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创辉煌、再铸丰碑。

找矿报国担使命 辉煌成就铸传奇

追昔抚今,71年弹指一挥间。回顾过往的发展历程,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徐徐呈现在眼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突飞猛进。1952年,在新中国建设对矿产资源需求日益凸显时,第七大队的前身,江西第一支钨矿地质队——江西钨锡公司地质队应运而生,在赣南西华山开展钨矿地质勘探工作。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进驻赣南的地勘单位,从那时起,这支队伍的地质工作者们,就在赣南大地上栉风沐雨,承担起为国家经济建设寻找紧缺资源的重任,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创下了多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1955年12月,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大型钨矿区——西华山钨矿的全面系统勘探。

1956年,提交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经国家储量委员会批准的大型钨矿地质勘探报告——《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

1966年,总结提炼出赣南寻找钨矿的“五层楼”成矿模式,开创了世界地质史上运用模式找矿的先河。

1970年,发现龙南足洞大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开启了南方各省(区)稀土资源的普查找矿与开发工作,填补了中国矿床学和矿物学的空白。

王震(左)为九○九队(第七大队前身)党委书记翁盛林(右)颁发第一批“大庆式”企业光荣册

同年,找到了国家急需的大型岩盐矿,成为“全国地质战线的一面红旗”,荣获全国第一批“大庆式企业”荣誉称号。在江西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听到此消息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写下了“江西找到了大盐矿,储量19亿吨,可能还不止此数,印发全会各同志。这是一件大好事,应该宣扬”的批语。

1979年,发现的“氟铋矿”被确认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矿物,并根据产地命名为“赣南矿”。

1987年,原地质矿产部作为第一批定点扶贫部门,开始了对赣南老区的定点扶贫,该队作为扶贫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全方位参与部赣南定点扶贫,全力推进扶贫脱贫工作。

1988年7月,江西省龙南县足洞重稀土矿获地质矿产部找矿成果一等奖。提交的地质研究成果——《江西省新类型稀土矿床发现勘探及成矿理论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向兴国县无偿提交了赣南老区定点扶贫第一项成果报告——《兴国县留龙金矿勘探报告》及资料。勘探报告显示,矿区黄金储量达到了中型规模。

本世纪初,提出并完善了钨矿床“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有力促进了“第二空间”钨矿找矿的开展。

…………

谈及第七大队辉煌的找矿成果,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能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欣喜和自豪。

第七大队虽经多次隶属更迭、易名换地,但该队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赓续前行,在赣南先后发现各类矿产110种,探明储量68种,发现矿床200余处,矿(化)点数千个,向国家和地方提交了一大批钨、稀土、萤石等矿产资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奇迹的创造,靠的是一代代地质工作者锚定奋斗目标不放松,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接续奋斗,靠的是一代代地质工作者把远景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懈奋斗,奋力为国找大矿、找富矿。

产学研用深融合 科技创新建新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队伍和装备,离不开科技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多年的找矿实践中,第七大队坚持科技先行,注重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地质找矿实现突破。

陈毓川院士(左五)带领工作站研究团队在于都盘古山指导工作

2011年8月,第七大队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落户赣州市的首个院士工作站。在陈毓川、裴荣富院士的带领下,引进、实施了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地质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其中,3000米科学深钻揭露了丰富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数据信息,为赣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第二空间”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021年7月,该队与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共建的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标志着该队继拥有院士工作站之后,有了另一重量级科研创新平台。

作为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者、勘探者,该队始终致力于稀土找矿理论的研究和突破,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其中,“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重大突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新类型的发现与勘查手段的创新研发”获中国稀土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新工艺及边坡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七大队在宁都葛藤嘴首次发现浅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为江西乃至全国寻找同类型稀土矿床提供了新方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队地质工作者研发的新型勘查工具“赣南钻——人力冲击取样钻”,大大降低了勘查成本,加快了勘查进度,于2015年9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在承担的国家矿产资源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离子型稀土矿床储量评价模型研究》中,该队首次建立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转化评价模型,开创了国内固体矿产资源量与储量转化模型研究的先河。

该队主编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参与编制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6部分:稀土矿山》两项行业标准通过了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由自然资源部批准发布。

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第七大队成立了地质科技信息中心,进一步统筹全队基础性地质研究工作,做好地质资料二次开发,购置先进地质装备,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近年来,有2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1人获得银锤奖。

2023年,第七大队承担实施地质勘查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重点科研项目3项,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中重稀土矿床成矿规律及勘查评价技术”下属《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床勘查评价技术及找矿示范》课题在赣州交流会上获得与会院士、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在江西省地质学会首届地质科学技术奖和首届青年地质科技人才奖评选中,该队“江西雩山矿集区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荣获特等奖,2名地质工作者分获人才奖金奖和银奖。赣南“‘楂山里’式超大型萤石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完成了赣州市工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立项,并获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资助。

2023年,由该队主编的共101万余字的《江西省钨矿地质志》正式印刷出版。该书首次全面系统总结了江西省钨矿资源状况、勘查成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相关研究成果,为钨矿的地质勘查、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发挥优势扬特长 绘就事业新蓝图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赣南苏区打造成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加快制造业集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地质先行。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第七大队,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一次又一次开启新的找矿历程。

近年来,该队先后实施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省财政出资矿产勘查等各类地勘项目200余项。完成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图幅11幅,总面积4613平方千米,进一步夯实了赣南地区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基础。作为赣南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已连续15年保持实施地质勘查项目超30项、年度经费超5000万元。

2014年至2017年,该队实施了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土资源部联合下达的“江西省赣州市稀土资源远景评价”,完成了赣南稀土资源摸家底任务,打开了江西寻找稀土资源的新局面,为中国稀土集团落户赣州提供了资源支撑。

2018年,该队探明江西省石城县楂山里矿床萤石推断类以上资源量近607万吨,刷新了省内同类矿床规模,为江西最大、全国第七。

作为驻赣州市地勘单位,该队始终坚持开放发展,主动加强与驻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重点资源企业集团的合作交流,分别与宁都县、赣县区、安远县等地方政府及赣州市应急管理局、赣州市生态环境局、赣州市水利局、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中钢矿业有限公司、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稀土集团、赣州多个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强化公益地质工作服务赣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地质工作公益服务清单》,全力提供公益性地质服务。

该队承担起草了《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了9个县的矿产资源规划,为赣州“十四五”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文本标准。

该队在于都县牛形坝矿区找到赣南最大的银金多金属矿,在赣县区赖坑合龙、崇义县东峰矿区共探明钨金属量5万吨,在兴国县张家地和内王坑矿区探明钼金属量8万吨,有力地支撑了赣南钨等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同时,实施了一批钨锡矿、重稀土矿、锂矿等勘查项目,为赣州引进龙头新能源企业,进一步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经济胜势奠定资源基础。

第七大队地质工作者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帮助老区寻找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等清洁能源,为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饮水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近年来,该队先后实施了于都矿泉水勘查和兴国、定南等地热水项目。在江西石城、寻乌、宁都等地找到了一批地热资源,助力石城县打造“中国温泉之城”,为赣州市打造“中华绿谷”旅游品牌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提供了资源保障。

作为赣州市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单位,该队在宁都、于都、兴国、赣县等县(市、区)实施找水建井项目上百个,解决了近20万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有力促进了当地特种养殖业发展。

目前,第七大队正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分别在非洲加蓬、安哥拉,东南亚老挝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在加蓬发现2个大型铁矿化带,在安哥拉雪山铌稀土矿区开展了地质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等工作;正在老挝实施华潘-川圹地区稀土矿调查评价。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拥有光荣传统的第七大队,将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地质行业“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和江西地质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勇立潮头、再放异彩,继续书写新时代地质劲旅新篇章。

上一条:被授予“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