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飞雪,就职于河南省地质局生态环境地质服务中心,是一名水工环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等工作,28年的野外工作使他变得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眼神却依然坚毅。
夏飞雪先后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重点项目8项、地质调查项目10余项,多次获得单位“劳动模范”、河南省地质系统“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因工作成绩突出,今年他又获得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独当一面的“水专家”
1995年,夏飞雪毕业后来到河南,投身地质事业。由于长期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他被称为“水专家”。
夏飞雪负责的太行山区河南省木柴关幅1∶50000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央财政项目、河南省第一批1∶50000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主管领导的支持下,他抽调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组,加班加点推进编制项目设计,分工协作开展野外调查工作。该项目地处山区,人烟稀少,道路极不通畅。野外调查期间,夏飞雪和项目组成员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也记不清磨破了几双鞋子。在探采结合孔抽水试验关键环节,为了科学有效采集相关数据,他在水井施工现场搭了一个简易帐篷,24小时值班值守,不间断进行水位、水量和水温等测量工作,一住就是十几天。
夏飞雪和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成功在变质岩山区打出了3眼水量大、水质优的水井,每天总出水量900立方米,不仅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而且解决了当地4000余名村民长期生活用水问题,获得村民的高度称赞。同时,该项目也顺利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组织的专家团队成果验收,获得“优秀”等级。
此外,夏飞雪还参与完成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程(三标段)、2018年度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性专项调查项目(参数率定)、河南省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超采区现状调查、信阳市中深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长葛市中西部地下水资源枯竭问题水文地质调查、周口幅水文地质普查(1∶100000)等重点项目30余个。
“透明”城市的“体检师”
开展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目的是让城市越来越“透明”。夏飞雪就是城市地质“体检师”中的一员。
信阳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河南省2015年度基础性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该项目综合性强、专业度高、涉及面广,作为项目负责人,夏飞雪深感压力大、责任重。他积极应对挑战,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工作,多途径收集资料,主动请教业内专家,扎实开展野外调查,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图件和成果报告的编制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夏飞雪及其团队经过3年多的攻关,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查明了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估算了规划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他带领团队编制完成了城市规划区环境地质图系,建立了城市环境地质数据库及评价信息系统,项目成果顺利通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验收,为信阳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地质依据。
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夏飞雪先后承担完成了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科研项目10余个。他始终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科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在青年基金项目“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性能影响研究——以郑州市中牟试验场地为例”中,夏飞雪作为主要参与人,充分发挥在水文地质专业上积累的项目经验,以郑州市中牟县试验场地为重点研究范围,通过对典型地下水渗流场条件下的现场热响应试验分析,建立典型地下水渗流场条件下的单孔换热数值模型,确定与渗流场匹配的最佳换热孔深、孔间距,提出与渗流场相匹配的最佳换热孔布设方案,为郑州市和类似地区地埋管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此外,夏飞雪参与完成的《河南嵩县北部基岩山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分析》等10余篇学术论文在《岩土工程技术》《地球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夏飞雪荣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15项,还参与编制了《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中原经济区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勘查研究》等多部规范和著作。
担当有爱的“好女婿”
夏飞雪不仅是领导和同事口中的“好同志”,还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更是岳母眼中的“好女婿”。
夏飞雪的岳母患有心脏病,一次检查后,医生通过会诊,认为病情很严重。为了照顾好岳母,他和爱人把老人接到身边,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护。岳母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但仍需服药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岳母又患上糖尿病、中风、脑出血等疾病,几乎每年都要住一次院,一住就是一个月左右。老人长时间卧床,肌肉萎缩、控制力不好,大小便失禁是常事。夏飞雪经常给老人换垫子、洗衣服,从无怨言。邻居们见了,都夸他是“好女婿”。他说:“孝敬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做这些是应该的。”
夏飞雪和妻子多年坚持照顾岳母,让老人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晚年,这件事在单位同事和邻居间传为美谈。他和妻子的一举一动被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女儿经常说:“以后我也要照顾好你们。”
28年对事业和家人的坚守,让夏飞雪不断成长和收获。面对一项项荣誉和成绩,夏飞雪说:“荣誉和成绩既是肯定和鼓励,更是鞭策和动力。今后,我将立足岗位、积蓄力量、磨炼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上持续努力,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