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岭连绵、沟壑纵横的浙西南,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地质勘查研究院浙西南地质勘探项目的几座勘探井架昂然耸立。地勘院浙西南地质找矿队伍坚持“用项目取互信,以项目促发展”理念,让“小引擎”焕发“大动力”。
越是困难越要向前
2020年,浙西南地质找矿队伍承接了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塘上铅锌矿勘探项目。2022年9月,他们再次承接超千万元地勘项目——龙泉市竹垟乡铜山源银多金属矿详查—勘探项目,在该地区开展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
地质队员在野外采样编录
2023年8月,龙泉市竹垟乡铜山源银多金属矿勘探项目以优秀级通过专家野外验收,提交初步估算铅锌铜资源量达中型矿床规模,找矿成果显著。
“浙西南地区原有地质资料较少,做塘上项目时,我们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每设一条线、每布一个孔,都要反复推敲和对比,并根据实施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了追赶进度,大家几个月轮休一次,有的同志甚至连续驻守了半年之久。不是不想家,而是心中还有梦想要坚守。”项目负责人胡辉边走边说道。
回到项目部,胡辉指着挂在墙上的阶段性工作思维导图充满自信地说,“三年多时间,我们先后完成了两个中大型铅锌矿勘探项目,获得了大量数据、图件。”接下来,他们就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研究成矿理论,实现找矿新突破。
越是发展越要绿色
如何解决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之间的矛盾,如何兼顾“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共生共赢,成为项目绕不开、躲不过的现实问题。
项目全面实施绿色勘查,通过运用先进的找矿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实施地质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采取“一坪多孔”,减少了机台数量与搬迁次数;采用“以钻代槽”,减少槽探对植被的破坏;采用模块化、轻便钻探设备及机具,便于人工搬迁,减少基台面积等。运用的绿色勘查找矿技术得到浙江省内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将在省内进行推广。
“绿色勘查是‘两山理论’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具体实践,符合可循环利用的环境要求,有助于实现找矿和环境保护双赢。在浙西南塘上项目和铜山源项目,我们真正实现了既找到金山银山、又留住绿水青山,这是我们新时代地质人践行新使命、新价值的生动体现。”地勘院院长廖光春自豪地说。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浇灌下,项目部不断感知资源变革的跳动脉搏,紧扣科技带给传统勘探方式的转变路径,积极描绘出一幅绿意盎然的“资源版图”。他们依托这张版图,逐绿而行、向矿而找,解锁“爱地球与探地球”兼容并包的资源获取之路。项目荣获江西省地质学会地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越是基层越要党建
“高水平地质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是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地勘院党支部书记吴海说道。
2023年3月,地勘院浙江分院在龙泉市挂牌成立,同时成立了党组织,党员平均年龄30岁。浙江分院针对职工偏年轻化、经验不足问题,认真落实第五大队“党建+”活动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一线,在学习中进一步淬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举办技术业务培训、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组织干部职工参加龙泉市和局、队文体活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使收入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能促进团队合作。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局、队、院三级领导多次前往一线看望慰问项目职工,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质量,共商推进方案。
2023年,浙西南找矿团队2人晋升高级工程师、1人晋升中级工程师。浙江分院全面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大,相继承接遂昌县王村口萤石矿勘查、龙泉市道太符畲硫铁矿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庆元县贤良茶亭银矿勘查等项目,矿种类型包含铅锌铜矿、萤石矿、金银矿等,真正实现了“多点开花”。
迎着晨曦出发,踏着星光归来。队员们在野外日复一日辛勤付出,为圈定找矿靶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奉献、坚韧、卓越”的江西地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