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童年不谙世事,此话不全对。我认为儿时有些记忆是会铭记于心的,自己的经历足以证明,人在四五岁时对周围事物已有较为深刻的感知,并且这些记忆将伴其一生难以抹去。
小时候常听父亲说,我家祖上是江西老表,祖籍就在赣北瓷都景德镇。先祖大约是在公元十五世纪中叶(明朝正统年间)因战乱迁移到湖南省洞庭湖畔的汉寿县聂家桥乡。我认为那都是好几百年前的事了,是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家史,具体情况估计谁也说不清。
1948年,父母把家搬到了离聂家桥乡30多里地的洲口乡猴王庙村,此地也属汉寿县管辖。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巩固后方,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湖南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我的双亲就是在这里参加的土改,我和哥哥、姐姐、妹妹都出生在这里。我出生时是双胞胎,还是龙凤胎,我比妹妹早一点来到这个世界,不幸的是妹妹一岁多就夭折了。
说起在洲口乡猴王庙村度过的童年岁月,满满的都是幸福的记忆,真可谓“食有鱼,居有竹”啊!从出生到搬离此地,我在这里足足度过了5年时光。当时的我已经懵懵懂懂记点事了,直到现在还十分怀念那里。
解放后的那几年,我家住的是两间大瓦房,相对于洞庭湖区几乎清一色的茅草屋来说,这样的房子在周围都是数得着的,宽敞明亮不说,而且全是木质结构,地面铺有木地板(老家土话叫地阵板),楼上有天花板,有活动木梯直通楼上。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姐姐经常带我爬梯子上楼捉迷藏,从楼上窗户往外看风景,觉得特别好玩。
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田园风光。跟我现在居住的冀中平原不一样,湖南的大小河流特别多,而且河面宽阔,水源充沛。我家门前就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内河,最宽处有四五百米,家屋就坐落在河的东岸,河边绿树掩映、岸柳成行,河水清澈如镜、日夜流淌,张满白帆的大小木船不分昼夜往来穿梭……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家门口看落日余晖。尤其是夏天的傍晚,遥望西方天际,远山似画,残阳如金,万丈晚霞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渔民们摇着小船满载而归,入巢前的鸟儿在树上尽情歌唱,这应该就是名曲《渔舟唱晚》所描绘的江南水乡意境吧!
家屋后面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再远处就是一展平阳的农田,田地里阡陌纵横,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尤其是在水稻成熟的季节,阵阵稻浪随风起伏,远远望去一片金黄。白云下的水乡泽国点缀着横七竖八的农舍,袅袅炊烟飘向蓝天,正如老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所唱的那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甚至觉得,艺术家乔羽先生定是在洞庭湖水乡体验过生活,否则歌词怎会写得如此贴切!长大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听到这优美的旋律,都会情不自禁联想到家乡的田园风光。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曾东西南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但童年时代对故乡梦幻般的记忆却始终难以忘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必将伴我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