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4/1/202401018b3f1914da6e452aa66b91654d18d0cf.jpg
总局科技赋能用智慧点燃振兴火种 中煤地质报第2838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3-12/29/013775.html

总局科技赋能用智慧点燃振兴火种

2024-1-1 作者 本报记者 魏少萍

农业要强,离不开科技支撑;农民要富,离不开科技引路;农村要美,离不开科技护航。科技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描绘好乡村振兴美好画卷,需要搭乘“科技赋能”专列,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品飞出去,游客请进来。10月,高台村农旅产业体验园中,只见层层叠叠的梯田之上是金灿灿的稻田,秋风拂过,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不仅如此,每年3月,这里还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连片的油菜花甚是美丽,蔚为壮观;花期过后,又立马变身“丰收地”,加工成“峡之贡”菜籽油走出家门,走进千家万户。

2021年8月,总局湖北局驻村工作队来到高台村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高台村破局振兴找到了新起点——“种植+加工+市场+旅游”。2023年,又以专业技术为高台村制作了全域地形图和重点区域三维模型,为拟建道路、旅游步道、观景平台等项目选址定线提供依据,并准确掌握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分布情况,进一步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既让“土特产”走出去,也吸引游客“走进来”,持续走好“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自从有了这个产业园,我们这些年龄大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也有地方工作了,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收入,我家在园中的收入能有2万多元呢!”70岁的向良权夫妇喜上眉梢。

发挥“天-空-地”技术优势,保障群众生命安全。2022年10月14日,张家川县杨店村二组滑坡体发出蓝色预警;11月8日再次发出黄色预警。“这两次地质灾害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总局航测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前,航测局利用星载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解译技术,对张家川全县地质灾害进行大范围早期识别;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对重点地质灾害点进行精细化调查,并在杨店村二组滑坡体上布设倾角计监测站、裂缝计监测站、降雨量监测站、GNSS监测站、预警广播站、视频监控等8套监测预警设备,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2022年8月,监测预警系统正式运行,先后两次发出预警,并同步向监测员发出短信通知,公司值班人员及时与现场监测人员联系,立即派遣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经勘查,滑坡体产生的裂缝长约80—100米,最宽处约10—15厘米,滑坡体平缓处还有几条较深的裂缝,成功预警有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航测局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有序抓好定点帮扶各项工作落实,利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专业资源,在张家川实施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同时还持续开展了覆盖全县的隐患调查和巡查排查工作,助力张家川持续提高地质灾害科技防治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张家川县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专家支招,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初夏,张家川县刘堡镇乌龙头种植基地,翠绿的乌龙头叶子,在一道道梁峁坡与梯田地里形成特殊的色带,与周围的绿植、乔木形成明显的颜色对比,为刘堡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在大力发展乌龙头产业过程中,总局江苏地研院的科技专家给予大力支持,对当地土质、乌龙头根茎叶等进行现场采样抽检,开展了张家川县乌龙头生长环境适应性及其品质特性研究,为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张家川乌龙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不仅标志着张家川乌龙头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同时,沉甸甸的镀金名片也为张家川乌龙头的销售打开了一扇“大门”。目前,乌龙头的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乌龙头已成为甘肃省区域特色产品。

“以前扶贫,大多是捐赠性的,对方提供项目,我们负责掏钱。随着观念的转变,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扶贫效果。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研究院的专业技术优势,实现‘造血式’扶贫。”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谷春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个个富民产业遍地开花,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一幅幅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动人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总局党委心怀“国之大者”,勇担社会责任,完善落实“党委统揽、全体动员、整合资源、尽锐出战”帮扶工作机制,突出专业技术优势和行业特点,走出具有地勘行业特色的帮扶新路子。截至目前,总局及所属单位共结对帮扶1个县、3个乡(镇)、19个村,努力把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为乡村振兴“示范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质力量。

上一条:江西省地质局与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相关部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条:入选2023大数据“星河”案例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