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4/2/pc20240208715558bc629a4e208dea83da9ca40dc6.jpg
走啊,回家过年 中煤地质报第2849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4-02/08/014037.html

走啊,回家过年

2024-2-8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但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即使千难万难,依旧归心似箭,纵然横跨12个时区、辗转15000公里、颠簸70多个小时,也要回家过年。风尘仆仆,只为归途,总局中化局地研院的“游子”们终于赶在春节前陆续回了家。

经过70多个日夜的坚持与鏖战,7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期盼,他们终于踏实落地、身心归位。从2023到2024,从苦不堪言到星星之火,从星星之火到大展拳脚,他们最终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在年末岁初的这场“大考淬炼”中提交了标准答卷,给平凡的2023年标注了中化地研人脚踏实地、勤奋务实的精神特质,让2024年的开局变得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

烫手山芋,接了

这是一只烫手的山芋,一开始所有人就知道。

2023年11月3日,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项目中标通知书直抵地研院。项目工区位于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矿区,地处普纳高原,海拔3600多米。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滩,石盐储量约650亿吨,锂资源量占世界锂资源量的49%。

“通过盐湖地表钻探和抽水试验、取样化验等工作手段,探明外围开采区的资源储量,可为保障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贡献地研智慧和力量。我们将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和核磁共振等物探手段,在乌尤尼盐湖冲积扇区域内找到能够满足业主生产需求的淡水或微咸水,并进行水文地质钻探验证。”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

是机会,亦充满挑战。平常半年的任务量,这次在异国他乡要求两个月之内完成。行不行?怎么干?到嘴的“鸭子”让班子成员再次陷入沉思,上次“投不投”的争论还历历在目……

投中了,距离、工期、环境等都是不可控因素,但凡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可能功亏一篑;不投,这样的综合类项目和优质客户,对当前地研院中长期发展来说难得且对口,若成了便能在南美市场立足,与这样的潜力项目“失之交臂”,无疑是可惜的。

此时地研院正处于全面扩张海外市场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继中标老挝、秘鲁、塔吉克斯坦等项目后,信心正满、干劲正足,这些项目对正在谋求更大海外市场的地研院来说举足轻重。“试试吧,做好风险把控!”会场气氛紧张、严肃,最终,“烫手山芋”研究通过。

地研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强当即表态,成立党员突击队,挂帅亲征,密切配合 “走出去”战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不辱使命,将联合山东院(主要负责物探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分四批进场,用一流的技术和服务争得新市场、擦亮老品牌,彰显中化人的责任担当和国际形象。

时间不等人,面对紧张的工期,院班子数次碰面,线上、线下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论证、讨论,积极筹建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专业技术队伍。

擂鼓出征,走起

愈是艰难愈要坚定信心,愈要勇毅向前。

11月7日,项目先遣队王磊、2名秘鲁项目组人员在技术总顾问邓小林的带领下直抵乌尤尼盐湖矿区。

11月11日,国内第二批项目成员顾强、彭明章(山东院副院长)带领6名技术人员携带物探设备,领命前往。

11月18日,第三批项目成员米拓、王凡、张晶携带实验设备,接续跟上。

11月21日,随着最后一批项目成员靳丽波、刘子建、徐红印、代晓光、金松、潘敖然的陆续就位,这支由地质、物探、水环、钻探、分析测试等21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就此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项目攻坚战,每个人心里都绷着一股劲儿。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我们一定要把困难估计足,更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挑战,广泛凝聚智慧,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在当晚召开的项目协调会上,邓小林说道,“项目从技术角度来看问题不大,我们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保障野外数据采集的扎实性和真实性,项目的成败在于各个小组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当然机械设备和后勤保障也是关键环节。”

为推进项目按时高效完成,地研院联合山东院成立了项目指挥部,确定了以顾强为总指挥,刘军省(地研院副院长)、彭明章为副总指挥,邓小林为技术总顾问的指挥部,并成立了物探、地质水文、分析测试等5个技术小组,对指挥部职责、各专业工作组职责进一步明确,对资源及配置进行优化,强调要国内国外联动、分工不分家,共同打赢这场项目攻坚战。

彭明章表示,“针对工期紧张的物探野外工作,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技术路线及工作安排,并组织好国内技术人员做好配合,争取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物探工作。”

这注定是一段攻坚克难的征途,一次风雨兼程的挺进,一次把握机遇的航程。每个人都知道,这次考验他们的不仅仅是工期、管理、技术,还有新环境中的语言、文化、生活,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道道难题,需要他们勇敢面对、一一解决。

攻坚拔寨,坚持

形势远比想象的恶劣,困难远比预想的多。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以为考虑得比较全面,一到项目上,才发现实际困难远超预期。”项目经理米拓说,“我们来这儿干项目,本身就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克服身体上的不适、高反、风沙、日晒,工区野兽出没等困难都不在话下。然而,项目起步就遇到了拦路虎,我们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在首都找到合适的钻机,谈完合同直奔项目现场。”

20多个小时的连续颠簸,让他们疲惫不堪:怎么就这么难!难是难,但工期是不可逾越的。错过这个时间段,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甚至被当地市场淘汰出局。有些在国内看似不大的问题,在遥远的南美洲就真真正正成了大问题。语言不通、风俗不同,吃不惯、睡不好,柴油紧张、周六日加不上油,工人难找,多重叠加的问题让项目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钻机进场后,实验室又成了大问题,好不容易和波多西大学谈成合作,开始说可以按期完成,后来又无法实现。我们通过网上查询,去相关大学打听,到波多西、奥鲁罗、拉巴斯、苏克雷等各大城市的相关实验室调研,总算是解决了问题。”来来回回的奔波,使本就紧张的工期雪上加霜,项目成员不得不在快马加鞭的基础上再次加大马力,身兼数职、一人多用,各种潜能一次次被激发。

他们积极配合业主,提早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提早发现问题,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编制项目管理制度,了解当地设备市场及劳务管理等情况。为了得到业主和监理的理解、支持,米拓多次利用不同机会向业主代表们解释、证明,希望他们给予地研院更多支持,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

经过一个月紧张工作,项目组按时提交了报告初稿,完成了淡水孔孔位布设等相关工作。“一天打8个孔,取芯率100%”的奇迹,终于得到甲方认可,星星之火开始在每个项目成员心中点燃。

“其实干地质这行没有最苦、只有更苦,朝五晚九算好的,大家个个都被晒得黑黝黝,回来还得做好复盘和计划。有一种困叫累得睡不着,身体上的苦尚可恢复,心理上的压力无处诉说,互相加加油、鼓鼓劲,醒来接着干活。那会儿就希望赶紧干完回家,好好地补补觉。”米拓笑着说。

胜利在望,加油

坚持就有希望,坚持就是胜利。

随着项目高效有序推进,12月中旬,项目部迎来业主联合检查。

“说不紧张是假的。”所有人都提着一口气,一个多月的苦战、鏖战,混着泪水和汗水,等待着这次“期中考判分”。

面对检查组,所有人各司其职、沉着冷静,物探组组长张海亮介绍了物探工作的布设情况和各找水靶区的物探推断解译成果,对找水区块下一步物探工作提出具体方案;技术负责人王凡汇报了钻探工作进度、质量、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等阶段性工作成果;水工环组长王磊汇报了抽水孔的布设和抽水试验的工作安排……

甲方充分肯定了地研院的项目管理和进度控制能力,“希望你们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在雨季到来之前,尽快将工作任务完成。”这次积极评价,如同一针强心剂,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希望就在跟前,突围就在此时!

为了高效推进工作,每个人都在高强度工作中高速运转、一人多用,几乎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让他们每人平均掉秤十斤,虽然苦,但是所有人都干劲十足。他们及时做好当天复盘、写好工作日志,每天雷打不动向业主汇报工作进度,再回到项目部召开会议,梳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组织设计、明确责任目标、严控管理成本……

“你们的技术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确实可以!够大胆、够心细、够认真,技术过硬!这是目前乌尤尼盐湖做得最详细的一次调查工作!”赞许声萦绕在每个项目人心中。“可以放心过年了!”在场的每个人长长吁了一口气,最终提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依旧不能有歇一歇、缓一缓的念头,向内深扎、向外扩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深耕,沿着‘一带一路’,向着东南亚、中亚、南美洲、非洲等海外市场全面进发。”面对他们,作为“领头羊”的顾强虽然心疼,但只能说道,“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能自强自立,我们是团结的、向上的集体,这个项目能顺利完成也是国内国外无间配合的结果,得益于实验中心、信息中心、水环、基础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这种精神,也看到了地研院的希望。”

征程未已,激情正浓。告别玻利维亚项目,他们又将奔赴新的项目,尽管每一个战场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义无反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着什么、肩负着什么。在海外开疆拓土的宏伟战略征程中,他们用超越生命的价值,以业绩回报“大家”的期望,用激情点燃“大家”的希望。

上一条:以破茧之姿 蓄蝶变之势
下一条:总局水文局多措并举推进“平安一季度”活动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