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年时间,20余个野外施工项目,每年超过300个日夜坚守野外一线,实地踏勘、现场施工管理、技术资料编撰……从中国地质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到合格的野外技术员,再到成熟朴实的现场技术负责人,总局一局集团勘查公司青年地质工作者李瞳宇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新时代地勘之路上以梦为马,逐梦前行。
一个选择,就是一个坚定的承诺。李瞳宇的人生转折就是从一次选择开始的。
2021年8月,硕士研究生刚毕业的李瞳宇怀着地质报国理想进入一局集团勘查公司工作。是否到广阔的野外一线建功立业,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要选择。野外一线远离家人,生活条件与城市不能比,有的同学因为地质工作太艰苦已经转行,但李瞳宇还是毅然作出决定:放下思想包袱,扎根一线!办完入职手续一周内,他就到达了项目现场。自此,踏勘、施工设计、钻进、固井、封孔……夏天一身汗、冬日一身泥,与荒山野岭“打交道”、与极端天气“过招”,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唱尽了地质工作者朴实的情怀。李瞳宇作为新时代青年地质工作者,以为祖国找矿立功为荣、以扎根一线为荣,成为勘查公司每年在野外工作时间最长的职工之一。山谷里的风雨没能动摇他的信念,反而让“三光荣”“四特别”地勘精神的种子在他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6月至8月的淮北大地酷热难耐,白天基本上只能完成正常钻进工作,下套管这样繁重的工作,夜间施工对工人更加适合。茫茫夜色给施工带来的挑战可想而知,首先是安全挑战,李瞳宇白天召集施工人员,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技术风险点,再三强调技术措施,确保夜间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其次是技术挑战,夜间光照条件差,抽水试验和下套管又是精细活儿,不容丝毫马虎。大家从晚上八九点开始准备卸车、编号、测量、记录、下入孔内,直到第二天清晨六七点才能完工。李瞳宇全程现场监督,从不休息,第二天稍微打个盹儿,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工作。那个夏天,常常如此。
淮北项目施工钻机最多时达9台,又遇到新冠疫情封控的关键时期,李瞳宇与项目部职工一起严格执行防疫工作要求,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有些管理人员受疫情影响一时无法到达施工现场,李瞳宇主动挑起担子,学在先、干在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中。“三分靠能力,七分靠责任”,他时常这样提醒自己。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李瞳宇把安全放在首位。遇到极端天气,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他与同事一起提前做好安全检查,确保项目人员、设备安全。一次野外施工时,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大风骤起,“不好!这是要下大雨!”他向项目经理汇报后,立即召集钻机做好防汛准备,并跑去通知未及时回复的职工,确保所有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半小时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第二天检查现场时,他们发现附近的树木、土地被风雨冲刷得“伤痕累累”,项目人员和设备却得到了最好的防护,有力有效保证了安全施工,避免了单位财产损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淮北项目一线,李瞳宇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了地质钻探和水文、煤层气、测井相关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认识到,只有主动去改变、去适应工作岗位,认认真真提高岗位技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李瞳宇凭借出色的技术能力,陆续参与了勘查公司20多个野外项目并多次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多做一点,就多收获一点,成就和价值由此而来。”他在施工一线的火热实践中破茧成蝶,逐步实现了自我蜕变。
随着参与项目类型的增多,李瞳宇意识到,干好项目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要提高管理水平。在汾西正文补勘项目中,一个钻孔出现灰岩异常变厚现象,他发现后第一时间向公司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请教,仔细观察岩芯特征,查阅资料,判定该层为太原组灰岩,并非目的层位(奥陶系)灰岩,需继续钻进。他迅速向项目经理汇报,最终该孔顺利打到目的层位,较设计深了110米。项目施工完第一个钻孔后,他发现单孔结果与设计有偏差,后续钻孔需要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他又及时沟通协调,调整了孔位。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李瞳宇和工友们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多次收到业主方表扬信。
“李瞳宇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与施工各方沟通起来也毫不费力,经常从独到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与李瞳宇同龄的青年职工李朋辉这样评价他。
奋斗者,正青春。用李瞳宇的话讲,就是“钻探技术永无止境,奋斗的青春最有价值!”新时代新征程上,他将继续无畏崎岖、昂首阔步、专注向前,在祖国的大地山河上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