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山谷沟壑之间,伫立于危险斜坡之前,忙碌于居民房前屋后……他扎根防灾减灾一线,足迹遍布上饶市各地灾风险隐患处,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担当。他就是江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江西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水工环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李希星。
迎难而上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伴有山地、平原和水面,全市年平均降水量较多。山地丘陵和充沛降雨为部分地区提供了孕灾条件。
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精神,按照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安排,第八大队承接了上饶市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全靠摸索,让我来吧。”面对从未接触的项目,就在院里犯难的时候,李希星主动站了出来。
没有前人经验,那就自己开路。李希星对标普查工作方案,带着同事“摸着石头过河”,认真统筹组织、技术、资金和力量等资源,协调测算资金和任务量,积极申请配套资金,编制文函,精准“发令”,为普查工作开了个好头。
“项目组成立后,李院长带着我们边学习、边培训、边反馈、边推进,结合上饶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普查调查试点工作。”项目组成员蒋璐遥说。
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是李希星一贯的工作作风,他深知数据的真实性是普查的生命,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坐镇项目一线长达180天,自己核对数据、带队跑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经过严谨细致的工作,2022年5月底,第八大队承接的上饶市婺源、德兴、信州、广丰、玉山、广信、三清山、横峰、万年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成果报告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成果验收。
彰显担当
李希星(左)在开展应急调查途中
2019年1月底,年关将至,李希星接到婺源县自然资源局灾情报告,该县蚺城街道西门村发生一处山体滑坡,村子进出道路被完全掩埋。他带领应急小队迅速出动。
“这可怎么办?要不了多久就过年了,这可是回村子唯一的路,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好啊?”村民议论纷纷。
为第一时间查明滑坡原因,防止灾情扩大,尽快恢复交通,李希星一行迅速开展调查工作。
山谷沟壑错综复杂,加之暴雨倾泻,坡面更加湿滑。半米深的淤泥、歪斜的树枝、垮塌的山石……大家只能遇山爬山、遇石跨石,顾不得身上被荆棘树枝划出的血印和雨靴里灌进去的淤泥。
查明原因后,李希星主动要求守在滑坡点指导应急施工,全程指导清淤、加固、整治等环节。经过12天连续奋战,他们终于赶在过年前使道路恢复通车,让村民们安心过个团圆年。
“近几年,应急救灾任务少了,是因为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巡排查和预警工作,将隐患点逐一清除,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希星说。
2023年,李希星被任命为上饶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巡回指导专家组组长,承担起汛期上饶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这期间,他深入一线,驻扎野外,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局对上饶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及值班值守工作等进行巡查指导,驻守或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0余天,带领团队开展应急调查48处,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0余处。
干事成事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想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一件事。走出大学校门后,李希星便一头扎进地灾防治和研究工作,一干就是17年。
说起最难忘的经历,是上饶市广信区某灾害点的一次调查。因沿途群发地质灾害及山洪灾害,车辆无法通行。为确保灾害点周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李希星带着技术员徒步翻过十几座滑坡体,蹚过过膝的泥水,历经四小时到达现场完成调查,将调查结果第一时间报送省自然资源厅。
调查结束已是傍晚时分,事发突然,他们没有准备干粮,当地村民热情挽留他们,专门煮了热乎的面条。“那不仅是一碗面条,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自那以后,我更加笃定了扎根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第一线的决心,尽自己所能,护一方周全。”李希星回忆道。
工作至今,李希星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上饶市7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共完成地质灾害专项调查(1∶50000)9441.67平方千米、地质灾害专项调查(1∶10000)1321.29平方千米,调查复核地质灾害(隐患)点5289处、孕灾条件点425处。
今后,李希星将继续致力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无畏坚守,向险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江西地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