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4/8/pc202408016f310edf9e7a452ba5ca8e602be8f7f5.jpg
聚“热”降“碳”的地质先锋 中煤地质报第2897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4-08/01/015189.html

山东局四队:

聚“热”降“碳”的地质先锋

2024-8-1 作者 赵 欣 高 鹏

近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四队两名职工成功入选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地热青年专家库,提升了该队在地热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山东局四队早在2004年就组建了专业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团队,发起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地热开发研究院。近年来,该队搭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山东实验中心、地热能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展了生动实践。

围绕技术创新 全方位推进工程实践

山东局四队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自研相结合,依托“工程项目科研化”举措,推进技术理论研究与项目工程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引入并吃透行业先进技术,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从项目中汲取科研灵感,推进技术革新。截至2023年底,四队成功实施了数百个浅层地热能项目,涉及办公楼、住宅、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和工业厂房等多种建筑类型,累计建筑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通过节约用电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科研技术方面,先后承担了“山东浅层地热能资源应用研究”“山东省浅层地热能应用中土壤热堆积问题及应对关键技术研究”等8项省市级地热调查评价项目,结合浅层地热能领域的丰富理论数据和实践经验,形成并发表技术论文百余篇,取得专利45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并被授予“中国地源热泵行业优秀民族品牌”“中国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十强”“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建筑节能之星突出贡献单位”“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单位”等多项荣誉,为国家、山东节能减排事业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聚焦重点领域 立体式推进节能降碳

山东局四队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成果,持续探索、不断钻研,一次次突破传统局限。聚焦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重点难点,自主研制恒功率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热泵型地温热量补偿装置等6种节能诊断专用设备,凭借高精度、高稳定和高效率的特性,为地热能勘探、评估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技术集成成功研发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运行智能化管理,开创了“节能改造+节能运维”全新模式。

同时,四队注重浅层地热能多场景应用的研究。在华能庆阳新庄煤矿成功实施矿井余热利用技术,创新性地将矿井中余热废热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为矿井余热废热回收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86万吨。开展桩埋管技术研究,采用把PE管换热器埋设于建筑物混凝土桩基中的工艺,克服了地埋管钻孔场地不足的问题,该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山东局办公楼、青岛西海岸开发区 CBD项目中成功实施。开展多热源蓄能耦合技术研究,通过将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的优势有效组合,解决了北方地区岩土体冷热不平衡的难题,该技术已在潍坊市凤凰太阳城项目中成功应用3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618吨。

强化主体责任 一体化推进低碳发展

作为较早投身低碳能源领域的单位之一,山东局四队坚持落实主体责任,活跃在推动山东浅层地热能发展的前沿。参与了山东局组织开展的地热调研,提出的10项建议转化为山东省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举办2024山东地热技术论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强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等决策部署。

四队积极融入地方建设,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样板工程”。向潍坊市和坊子区两级政府提报《坊子煤矿废弃矿井水资源及浅层地温能储量调查评价建议书》,对废弃矿井地热资源的开发提出科学建议;协助起草《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意见》,为当地地热能科学有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为济宁市260万平方米浅层地热能项目提供公益能效检测,向市政府提报《济宁市地源热泵项目应用现状调研报告》,为当地低碳能源开发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队还积极参与行业规范制定,作为起草单位,参与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2项国家级标准,并主编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等4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为地热资源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开发、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浅层地热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总局江苏局勘研院新增三项发明专利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