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观测
黄海之滨,168.5千米海岸线绵延勾勒,5374平方千米陆域和6000平方千米海域交相辉映,这里便是位于山东半岛南翼的滨海城市日照。近年来,一个鲜为人知的“海洋生态修复师”团队在这里扎根,守护碧海金滩,不断夯实日照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他们就是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团队。
守护滩涂环境 共筑水清滩美
盛夏,日照海滩再次迎来四海宾朋。蓝天、碧海、金沙滩,构成一幅人海和谐的画卷。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为持续让大自然馈赠的金沙滩葆有活力,近年来,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坚持每年开展重点沙滩调查监测,并针对不同岸段的海滩“对症”提出修复保护措施,为日照市实施海滩修复保护工程和促进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越是人迹罕至、路险难行之处,越是我们团队开展工作的绝佳地带。对于我们来说,手拿肩扛几十斤的探测设备如同家常便饭。在日常工作中,每一名成员的心中都牢固树立着‘项目为先’的理念。”海洋地质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郝义说。
2017年以来,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先后开展了“日照市海岸带沙滩调查及侵蚀现状研究”“日照市砂质海岸冲淤演化机制调查研究”“日照市重点海滩长效地质演化与保护技术研究”“日照南部海域锆石砂矿资源调查评价”等7个重点项目,获取了沙滩形态变化、地层结构特征、水动力条件等资料,建立了日照市重点沙滩的三维模型,查明了日照砂质岸线的变迁情况和重点沙滩侵蚀速率,提出了沙滩保护修复建议。2022年完成的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山东省重点沙滩调查与修复现状调研”,获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为省政府制定沙滩保护修复决策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修复海洋生态 让碧海蓝天入画
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是父母眼中的“过客儿女”,是孩子眼中来去匆匆的“陌生家长”,却是领导同事眼中勇挑重担的得力干将。
2020年,院士工作站承担了省地勘项目“日照市桃花岛及周边海域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一开始,团队就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钻机上岛时,近5吨重的钻机极易压断海岛上的木栈道,为了解决上岛难题,我们经过商量,临时拆除了钻机必经道路上的木栈道,完工后再一点点恢复。”团队负责人张昊说,“海域施工条件相对艰苦,每天回到住的地方,扒开鞋,脚底都是水泡,但是同事们没有任何怨言。”
经过艰苦努力,院士工作站成功完成了该调查项目,建立了桃花岛及周边海域三维地质模型,为桃花岛保护与开发宏观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促进了海岛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了省级地质勘查项目“日照市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调查了海洋牧场建设区生态地质现状,建立了更加合理的海洋牧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提出了海洋牧场生态保护建议,为日照市海洋牧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展海洋蓝碳 擦亮蔚蓝底色
海洋碳汇,一端连接环保,一端连接经济,成为近年来海洋生态领域绕不开的“关键词”。山东是海洋大省,具备明显的渔业产业优势和巨大的碳汇潜力。
2023年,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承担了“日照市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调查”“日照市滨海湿地蓝色碳汇功能研究”等项目,正式开启对日照市海洋碳汇的研究之路。“没有经验可参考,一切都靠我们自己摸索,尽管很困难,但是我们团队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干劲十足!”提起项目开展之初的情景,团队成员杨春丽激动地说。
凭借着对海洋工作的这份热爱,他们一路探索,不断学习进步,最终圆满完成项目。基于海洋碳汇项目,2023年他们又完成了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山东省海洋碳汇技术研究现状调研”,获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并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与此同时,他们还成功举办了海洋碳汇关键技术研究及未来发展应用高级研修班,为海洋碳汇技术研究工作开展和“双碳”战略实施贡献了力量。
征程万里,筑梦深蓝。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承担海洋项目30余项,开展各类地质及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申请海洋类专利12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省自然资源厅、省海洋局、日照市人民政府等各类科技成果奖10余项,编制的2项地方标准获批。海洋生态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人被评为团队领军人才,1人被评为青年拔尖人才。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目前,这群“海洋生态修复师”正有条不紊地实施“滨海旅游区全氟化合物多介质人体暴露与风险研究”“日照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与防治”等项目,致力于精准识别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存在形式及迁移转化规律等,为滨海旅游区公共环境风险评估与生态环境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支撑保障中长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