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4/8/20240815227fd0712b8744cf8cd86a64675cce78.jpg
在川西高原逐梦青春“锂”想 中煤地质报第2901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4-08/15/015278.html

在川西高原逐梦青春“锂”想

——记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大队地勘院川西锂矿找矿队

2024-8-15 作者 温时明

在距离赣南2000公里的川西高原上,有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青年队伍,他们正以青春之名,凭借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在海拔4300多米的土地上书写着锂矿找矿新篇章。他们就是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地勘院川西锂矿找矿队。

春日的誓言与使命

面对8个月内完成矿区20多平方千米野外工作并提交勘探报告的艰巨任务,第七大队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检验队伍实力、锤炼青年人才的重要契机,精心挑选16名地质队员组成找矿队,奔赴川西高原开展锂矿勘探工作。

雪中踏勘 刘 宏 摄

4月,南国一片繁花似锦,然而川西高原仍被皑皑白雪覆盖,寒风凛冽。项目工作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麓、川西高原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海拔高、氧气稀薄、山路陡峭等重重困难。首次踏入高原开展地质工作的找矿队青年队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对身心极限的考验。

高原的艰辛与磨砺

队员们攀爬“好汉坡” 温时明 摄

从海拔4386米的山腰垭口出发,徒步到工作区,单程时间长达3个小时,其间必须经过一段高差近300米、满是滚石碎块的陡峭坡道,队员们称其为“绝望坡”。这段路程让人头晕、恶心、呼吸困难……高原反应如影随形,不仅挑战着队员们的体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背包里除了工作必备品和干粮,尽可能减重。”出发前,队员李龙龙提醒道。在“绝望坡”上,每一步攀登都伴随着艰辛,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喘息,队员们需要随身携带氧气瓶和液体葡萄糖,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

“‘上山伤肺,下山伤膝盖’,这条路会征服每一个嘴硬的人。”队员刘宏打趣地说。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相互扶持鼓励,一步又一步、一次又一次艰难地征服这道令人望而生畏的“绝望坡”,并赋予它新的名字——“好汉坡”。这个新名字凝聚着队员们的不屈意志与探索精神,更是他们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见证。

随着物资运输索道的逐步完善,队员们背负沉重行李攀爬“好汉坡”的艰辛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高原夏日的雨季又带来了新的挑战。疾风骤雨、山体滑坡、塌方……这些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队员们的安全。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警觉和专业素养,以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困难,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青春的坚韧与执着

野外工作 刘 宏 摄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队员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的极限,还要保持心理的稳定。目前正值雨季,经常出现一日数场大雨、气温骤降的情况,野外作业不得不备上加厚的雨衣。队员张鑫坤说:“‘加厚款高端防划皮衣’一穿,风雨无阻,温度锁死,简直就是为这雨季量身定制的时尚单品。”

“路遇多起山体滑坡与塌方后,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都提升了。”队员陈再威兴奋地说道。这些看似轻松的言语背后,是队员们对困难的无畏和对工作的执着。

野外工作中,队员们还时常与野生动物“意外邂逅”,与牦牛、猴子、土拨鼠、秃鹫“和平共处”已成为常态,但不久前与黑熊的正面遭遇让大家心有余悸。面对黑熊低沉有力的吼声,队员们出于本能反应,撒腿就跑,还在奔跑中遗失了雨衣和干粮。此后,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野外安全的重要性,皆备了一个防熊口哨,哨声既能防野生动物,又成为山谷间的联络之音,宛如高原上地质队员的孤勇赞歌。

每当夜幕低垂,高原的寒风愈发刺骨。队员们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帐篷,来上一份自热米饭或泡面,便能迅速恢复体力。他们以简餐暖身,笑对艰苦、坚韧前行,在川西高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锂”想篇章。

当前,川西锂矿项目正稳步推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令人鼓舞。这支青年队伍并肩作战,攻坚克难,初步揭开了川西高原工作区内锂矿资源的神秘面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地质人的使命与担当,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团队风貌。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总局水文局凯里鱼洞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通过终期评估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