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三八女子生态地质调查突击队”在南四湖安营扎寨,开展1∶50000多项性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打响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战。
这支由12名女地质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平均年龄不足36岁。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奋战在野外地质一线,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春——播种希望
4月的南四湖春寒料峭,“三八女子生态地质调查突击队”参与的山东省南四湖地区1∶50000多项性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进入湖区开展地质调查,调查范围1600多平方千米,囊括湖区、周边山地及废弃矿山等。
早上6点半,她们身背仪器乘船入湖,从码头到达湖心调查采样点,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最初的数据采集工作让她们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首次进入湖区工作,未知的新奇事物等待着她们去探索,忐忑的是湖区条件艰苦、地质情况特殊,对年轻的女地质队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但她们毫不示弱,与男同事承担着同样的工作。唯一特殊的是,从清晨到下午收工返回,女突击队员因在湖上不方便,全程不敢喝水,有时甚至带来当午餐的饼干和面包都忘了吃,经常午饭、晚饭凑一顿。就这样,在这个春天,她们在湖区采集到精确的基础数据,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夏——深耕细作
南四湖的夏天,湖区方圆五公里内几乎没有遮挡,太阳火辣辣地直射在湖面上。爱美的姑娘们被晒得皮肤黝黑甚至脱皮,但她们没有退缩,坚强地徒步沿湖调查,朝迎晨光去,晚披彩霞归。汗水浸透了衣衫,被蚊虫叮咬得又疼又痒,她们依然圆满地完成了每天的工作任务。
在宽80多米的河对面有一处水文调查点,但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一座桥,只能靠岸边系着绳索的浮船通行。如何将工程车运到对岸,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女子突击队队长李新凤的带领下,项目党小组召集大家集思广益破解难题,最终决定把工程车开到船上。党员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女突击队员与大家一起齐声喊着号子,聚力拉着纤绳,硬是把几吨重的浮船拉到了河岸对面,她们的肩膀和手掌都被绳索勒出了血印,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她们以顽强的毅力在湖区深耕细作,扎实推进调查取样工作。
秋——期待收获
秋风瑟瑟时,女子突击队进入湖区开展取样工作。施工区域的剖面线有四条,最远的一条需要乘船三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湖上时常会刮起大风。坐在船上最前面的人用厚厚的塑料袋套住包裹着羽绒服和救生衣的身体,为后面的人挡风御寒。即使这样,到达采样地点时她们还是被冻得浑身发抖,却仍然坚持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湖边取土样时,有时要钻进比她们个头还高的玉米地,有时要翻山越岭,有时会遇上狂风暴雨……对女子突击队来说,这些都是超越自我的考验。技术人员阎蓓蓓和吕晓芳都是首次参与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有一次她们爬上陡峭的山峰取风化土样,回来时全身满是汗水和泥污,背上背着沉甸甸的土样,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她们自豪地说:“原来地质工作不仅能够锻炼人,还如此有诱惑力,我们取回了风化土样,还体会了一把飞檐走壁的感觉,说不定项目结束后我们都能去攀岩了。”取回合格的水样、土样是她们在这个季节里最大的收获。
冬——雪中钻探
冬天的皑皑白雪覆盖了湖区,驻扎在此的钻机却不分昼夜地运转,抽水试验也相继展开。进行数据编录的女突击队员顶着寒风,全身贴满“暖宝宝”坚守在岗位上,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火红的工作服与洁白的冬雪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女突击队员是画里最美的姑娘。
隆冬时节,项目开启了分析整理、列提纲、提交报告的重要环节,女突击队员们也进入了白天出野外复核数据,晚上加班加点提交报告的紧张忙碌阶段……
又一春——满载而归
经过春播、夏耕、秋收、冬探,2024年春天,女子突击队终于迎来项目野外数据采集的完美收官。项目综合应用多期遥感解译、单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水文地质钻探及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形成了“湖-地-空”一体化调查技术体系,通过对南四湖地区进行全面的“生态地质体检”,为构筑南四湖流域“一核一屏二带三区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提供了地质依据。项目创新使用地质云“在线调查”系统,创新应用低环境扰动和非侵入性勘查技术方法,为生态地质绿色勘查项目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南四湖样板”,获评“2023年省级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此外,女子突击队的科研成果也落地生花:“采煤驱动下南四湖流域水文-生态-地质演化机制研究”“‘双碳’目标下的南四湖流域沉积物有机碳通量动态变化机制与控制因素研究”成为山东局科研专项项目,为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