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gital.zmdxw.com/Img/2024/9/2024092631774dbb5de44a39aa715b9ad18e5f9d.jpg
感受 感染 感悟 中煤地质报第2913期
http://mobile.zmdxw.com/content/2024-09/26/015586.html

感受 感染 感悟

2024-9-26 作者 陆 宇 (山东局五队)

金秋九月,按照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五队党委工作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亮剑、淬火、墩苗”三项创新实践工程,到新疆项目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真实体验了西北荒漠的浩瀚,深刻体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同时也学习了地质勘查技术,见证了煤田地质人的“四特别”优良作风。

感受·戈壁沙洲的初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去新疆的路上,我就一直想象着,天山的壮美与巍峨,崔嵬于蓝天白云下闪耀出的别样光芒。作为煤田地质人,有机会欣赏那如画的雪山、壮阔的戈壁、无际的天空,行走于如此美的天然画卷中,也是一种幸事。

新疆的天气变化比川剧的变脸还快,一阵风、一阵雨,一阵飞沙、一阵烈阳,这就是那里的真实写照。

第一站,8月29日、30日和31日,我跟随项目负责人刘晓前往昌吉五彩湾矿区开展煤矿高温勘查工作,需要4个小时的车程才能赶到工区。这个项目是通过磁法测量圈定火区范围,我们到达后没有休息,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新疆的天真长,我们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也没见天黑,只好收工往回赶。跑了30多公里车程,终于到达住宿地点,此时已经晚上10点,我们开始吃一天的第二顿饭。

9月1日,我们通过无人机对露天矿区进行红外测温,高科技仪器真是又快又准又省力。结束当日施工回到乌鲁木齐后,技术人员抓紧处理资料,我真切感受到他们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

第二站,9月2日,跟随地勘中心项目组人员前往库尔勒市塔什店进行钻孔测井,翻越天山,到达南疆,经历了无数次的堵车,仅仅在路上,就用了8个小时,到达钻机现场已是下午6点,我们顾不上休息,立即进行测井。

当天风沙特别大,吹得睁不开眼睛。到达井场后,我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辅助工作,很快就连接好了探管,开始正式测井。测井勉强完成后,天就下起了暴雨。我们冒雨收完设备,此时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沾满泥水。

9月3日,我们一早返回乌鲁木齐,颠簸了8个小时,感觉浑身都要散架了。到达乌鲁木齐办事处后,大家立即开始处理资料。

第三站,9月4日,整理设备后,我们转场前往西沟煤矿。赶往矿区的路上,因泥石流封路,我们在地图上搜索了多条路线,不停地在山间探路前行,经历多番周折好不容易到达了煤矿。但前往钻机现场的路,才是真正考验胆量的时刻。路窄坡陡、道路崎岖,我的头几次碰到车顶,恐惧感瞬间飙升,手紧紧地握住车把手,生怕一个不小心掉下去,再也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感染·披星戴月的奔波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项目一线不知道地质工作有多艰辛。巍巍雪山,茫茫戈壁,新疆极端恶劣的环境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考验着每名地质队员的耐心和毅力。来新疆之前,我听说了很多项目上的故事,但那种苦累和艰难只有真正站在戈壁上的那一刻才能懂。

路迢迢、山漫漫,行走在新疆的广袤大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热爱,以山河为伴,与石头对话,和寂寞为伍。参加“三项工程”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被地质人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走过多长的山路,翻越多少个陡坎,爬过多少座山峰,无怨无悔,这是责任所在,也是精神所在。

感悟·受益匪浅的收获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学习了磁法勘查的原理和步骤,在数据采集工作中,任何电子设备、铁制品等都不能靠近设备,信号干扰会影响数据采集;了解了无人机探测的理论知识,无人机的运用大幅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工作的便捷性;学习了煤田测井的操作与现场工作顺序的布置,现场采集曲线与岩层、煤层的反应和相互关系,特别是测井前需要和现场负责人员充分沟通,了解钻孔结构,测井过程中要集中精神,注意上下测的速度,观察传输情况;了解了与甲方进行项目洽谈的要点,结合本职工作,思考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项目野外验收等合同履行方面的注意事项,为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积累了实践经验。

我们是同事,更是团队。在项目一线的日子里,项目部同事间相互关心、鼓励,克服了泥石流、狂风暴雨、荒野抛锚、车陷沼泽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展现了山东煤田地质人的良好形象。在短暂的“淬火”期间,我们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增进了相互理解,建立了深厚情谊。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为推动新时代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筑牢地质工作信仰之基
下一条:光热源
分享到

© 2018 中煤地质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