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热浪滚滚,日照的沙滩上却有一群人,手持采水器,穿梭于碧海与金沙之间,他们就是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海洋生态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的成员们。日照市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地势平坦,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的绝佳之地。在他们眼中,这里的每一滴海水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当前,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日照市海湾精细化调查正如火如荼进行。自2024年7月至今,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海洋生态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的足迹遍布日照大小海水浴场,航迹交织在日照每一片海洋保护区。
海水浴场“把脉师”
“海水浴场采样工作圆满完成!”
7月到9月,海水浴场的采样工作几乎每周都要上演,创新团队的采样足迹遍布日照市整个海岸带。在这场与海浪的亲密对话中,他们不畏艰辛,分别于水深及膝、及腰、及胸三处取样,不仅要重点关注海水中的理化特性,还需将样品送往实验室,检测大肠杆菌的菌群数量,筛查石油类等污染物的蛛丝马迹。
为海水浴场“把脉”不仅是取样那么简单,除监测海水水质外,创新团队成员还需要记录海水温度、浪高等水文条件、气象数据、沙滩污染状况等信息,全面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及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大海可不好打交道。”创新团队成员们虽然这样说,却依然冲在采样最前线。露营公园处的沙滩上遍布礁石,一次涨潮采样中,团队成员张昊一不留神,腿猛烈地撞在一块突兀的礁石上,鲜血从伤口渗出,起伏的潮水不断冲刷着伤口,但张昊顾不上疼痛,咬牙坚持完成采样工作。
不畏艰险、不惧困难,是这支团队的工作作风。每次采样工作,都像是一场与自然的较量。艰苦的工作环境给肌肤镀上的古铜色是他们勇毅前行的见证和不懈奋斗的勋章。不断地挑战,使团队的凝聚力日益增强,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生物多样性的“追踪者”
“船长,水深多少?”
“13.8米!”
“好!记录点位,大家各司其职开始工作!”
在涉海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调查项目中,为确保采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团队成员经常上演“鲁滨逊漂流记”。
涉海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调查项目是对日照海域生态宝库的一次全面盘点,对绘制日照海洋生物图谱、保护海洋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晕船,是每个团队成员开展调查前的“必修课”。
“第一次上船肯定晕!刚喝下去的牛奶,吐出来就成酸奶了,不过吐多了也就习惯了。”团队成员打趣道。每当有新生力量加入团队,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总是耐心引领,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海上的工作节奏,并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每一个顺利完成的项目都是团队成长的见证,更是成员们践行团队精神的写照。在日照这片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他们一步步成为海上生物多样性的“追踪者”。近年来,日照市海洋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海洋生物日益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提高。
千人同心,可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可用。创新团队共同努力,成功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环境、大型底栖生物、小型底栖生物、鱼卵与仔稚鱼、游泳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一系列调查,调查成果丰硕。团队基于此绘制的海洋生态图景,为日照市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翔实的科学基础数据。
“创业”艰难,奋斗则成。每一次采样和观察,都是创新团队对海洋生态奥秘的探索,是对这片浩瀚海洋的深情致敬,也是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变的承诺。
海湾精细化调查“引领者”
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沿海城市海湾精细化调查,是继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近海海洋综合调查、评价专项(908专项)实施10余年以来,首次开展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摸底调查,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自承接日照市海湾精细化调查项目以来,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迅速响应,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制定详细计划书,统筹各项工作,按期有序推进。
“我们要通过对实测资料、样品分析结果的综合研究,摸清日照市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污染物、滨海湿地和岸线,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数据,为日照市生态系统修复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团队成员如是说。
自2015年以来,在近岸海域调查领域,日照市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可谓“身经百战”。工作站成立之初,便确定了以海洋地质为核心、以生态地质和地质勘查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思路,致力于近海岸带海域生态系统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团队先后完成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多次获得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颁发的奖项,科研成果丰硕,实战经验丰富。
下一步,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将高度重视成果总结,全力做好报告编制和成果提交工作,为系统掌握日照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家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为全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贡献煤田地质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