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学习写字的那一刻,我就明白,自己始终是“她”中的一员。从古至今,“她”的声音一直都在,或许有时微弱,被忽视隐匿,但从未间断。近期,我拜读了《中国女劳模》与《蒙曼女性诗词课 邦媛》后,对“她”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古代,“她”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数度境遇落魄仍努力保护无数珍贵书籍古物,半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忘爱国情怀,一生几经波折却永不磨灭创作热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她时刻不忘对国家社稷的关注和忧虑,表达着对故土的关怀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她”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她的词气足神完、直抒胸臆,不造作、无矫饰。她与京师的满汉才女结集秋红吟社,鼓励女子走出闺房,结社吟诗,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她们身处被局限的年代,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历史中留下了与命运奋斗的故事。
在战乱动荡的时代,“她”是积极奔赴陕北,第一个到达中央苏区的女作家丁玲。她访贫问苦、关注民生,与广大群众紧密联系,创作出反映土改运动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复杂面貌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她说“那些老年人,那些最苦的妇女们,那些积极分子,那些在斗争中走到最前边最勇敢的人们”带给她兴奋和幸福。“她”是中国近现代女建筑学家、作家和诗人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用十几年时间对我国190个县、2738处古建筑进行调查,使众多古建筑得到了全国以及国际的认识,并加以保护。她说:“我们这种人太无用了,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我们中国国家进步了,弄得好一点,争出一种新的局面,不再是低着头的被压迫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没有选择独善其身,她们用行动展现了家国情怀,让我们知道,国家的兴亡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女性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力量。
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她”是被誉为“妇女的火车头”的田桂英,她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迎着质疑与偏见,用8个月20天的时间,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将新中国妇女参与重工业生产从不能变为可能。她说:“我从一名普通的渔家女成长为一名火车司机长,再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全靠党的培养。”“她”是扎根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女孩走出大山的“校长妈妈”张桂梅。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和贫困较劲、与病魔斗争,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书写担当。她说:“一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她”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她坚韧、执着、不服输,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孤身一人南下闯荡,用铁血手段把格力公司带上新的发展阶段。她说:“顺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才能达到的东西才是目标。”她们以“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引领中国妇女与时代齐奋进,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呼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正如蒙曼老师所说:“历史塑造着这些女性,她们也书写着历史。”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读懂了女性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在中国古代,女性作出的很多重要贡献被忽视了,她们被有意无意地塑造成贤妻良母的形象。到了近现代,女性通过参加革命和建设获得了解放,她们不再暗淡、不再被遗忘,真正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闪耀的星星。
这些身处不同历史阶段的“她”让我知道,女性是不被定义的,女性要以实现自身价值为首要目标,追求自我认同,超越时代带来的种种普遍价值标准。她们心中有信念,不论是对事业、爱好的热忱,还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都能成为她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她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发展历程中,成为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她们展示着女性意识的崛起,让女性力量被看见。
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会以这些女性为榜样,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用双手证明自身价值,用劳动谋求自我发展,常怀热爱和坚守,牢记初心和使命,让“她”的话语、“她”的行为成为支撑我一路向前的精神动力,用勇敢、智慧、担当和热爱尽情展现“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