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改则县城出发,在断断续续、崎岖不平的高原公路上行进了三四个小时,来到了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西藏改则铜铁矿普查项目部。这里海拔高达5200多米,这时,我们一行人才真正理解了雪域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含义。我不仅缺氧——大口大口地深呼吸,而且也缺“精神”——胸闷、气短、头疼、肚子胀气,冷得不想下车。
40多岁的项目经理薛晓斌和30岁的职工艾勃就住在钻井工地上。这里既是项目部,又是他们的家。山上氧含量低,不光要吸氧,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肺活量,积极适应高原环境,在保证良好身体机能的前提下强健身体,保持陕煤地质人的战斗本色。
项目部在这里已有3年时间,受新冠疫情影响,他们刚进入工地就被封在了矿山上,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正常工作状态,把项目部打扫得干净整洁,生活区内一尘不染,皮卡车被擦得锃亮。他们说,万一哪天恢复生产,好的工作习惯不能丢。
2023年,为了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甲方要求钻机必须在5月30日全部开钻,薛晓斌和艾勃二话没说,带领人员连夜出发。一连两天两夜,他们吃住在工地,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吃干粮,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往返800公里,多次到达海拔5300米的布孔位置。
高海拔环境,高强度工作,使薛晓斌的手脚出现了水肿,心跳也加快,似乎患上了“高原病”。“想想当年进藏‘先遣连’精神、陕煤地质精神,顿觉身边弥漫着精神的氧气,充满了力量。”薛晓斌说。不到4天时间,4台设备完成了开钻准备工作,于5月30日10时准时开钻,当年完成钻探进尺5400多米,项目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
艾勃原先在石油大钻待过,后来转为司机。一次为项目部筹备物资途中突遇大雪,气温骤降,路面的积雪结成了坚硬的暗冰,道路行驶难度更大了。尤其是险弯深坳处,车辆随时可能打滑失控,发生漂移。突然间车身抖了一下,他立即刹车,车在离悬崖边不到30厘米的地方刹住……车胎爆了。在海拔5300多米的山上,他头疼欲裂,硬是咬紧牙关,用千斤顶一点一点地撬起车身,中间歇了4次,才将轮胎换上……车轮碾压在暗冰上,发出“吱嘎”声响。望着前方模糊不清的山路,他不禁屏息敛声。雪花如絮般纷纷扬扬,皮卡车颠簸着前行,引擎的轰鸣声在矿山中回荡。他们就这样战风雪、斗严寒,扛起了项目部钻机保障物资运送的重任。
2024年,由于甲方物探工作滞后,原设计工作量进行了缩减。35天时间,他们组织钻机完成钻探进尺1000.88米,其中73°和65°斜孔各1个、直孔1个。两个斜孔经过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得到甲方的称赞。甲方技术负责人说:“我们以前曾找过几支地质队伍,但他们都以改则矿区斑岩体铜矿地质结构复杂、钻探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等理由拒绝了。只有你们陕煤地质人敢于向新的高度发起冲锋,并取得最终胜利。”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已成为一三九水文公司在藏职工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 他们将继续在生命的禁区见证怒放的生命,书写雪域高原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