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
“水量每小时123立方米,水温55℃,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地热供暖条件。”2024年12月20日,山东省菏泽市绿地花都国际地热供暖工程竣工,验收人员报出测试结果后,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2024年,菏泽市牡丹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地热供暖全替代工作,建设牡丹无烟城,助力打造近零碳城市。菏泽市绿地花都国际地热供暖工程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共有3口井,钻探工作量5400余米。10月,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担纲工程钻井任务后,在“牡丹之乡”开始了深耕细作。
下好钻前“先手棋”
如此重要的工程,如何为“牡丹之乡”人民打造“温暖工程”?
项目经理、资环二院公司工程一分院副院长王占强说:“工程施工前,我们对整个施工计划作了全面研究、分析、安排、布置,到当地自然资源部门了解地质情况,分析当地的地质勘探资料,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措施和制度,并召开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会议,研究每口井的施工方案,安排后勤保障工作。”
为确保工程安全高效竣工,项目部专门抽出一个星期时间,组织职工学习地热供暖工程施工技术要领和钻井参数调整、泥浆性能配比、优化钻具组合等知识。结合地热供暖钻井设计,综合研究各项施工程序,针对筛管下入、洗井时长、抽水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安全因素,商量对策、调整方案,明确技术难点和主攻方向。围绕设备工艺操作、泥浆合理调配、钻具优化组合、机械安全运行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演练,着重提升职工的操作技能。
打好施工“主动仗”
2024年国庆假期第一天,菏泽市绿地花都国际地热供暖工程全面启动。
工程一开工就面临一个难题:由于钻井设备为新购置钻机,职工对钻机操作处于“摸索期”,导致辅助时间长,影响了整个工程钻效提高。“熟悉钻机设备是一个绕不过的弯,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它,我们就要多动动脑子、想想办法,减少辅助时间,多些钻进时间。”王占强介绍。随后,聘请的厂家技术人员快速到位,为职工讲解钻机操作技术要领,作操作示范……短短几天时间,职工的钻机操作水平直线上升。同时,每当钻机起下钻具,项目部人员便全员出动,驻守各个岗位,帮助钻机职工“抢钻”,实施“措施攻略”,使钻机起下钻具的辅助时间明显减少。
“难题不止一个。施工地点位于市区,然而为施工提供服务的运料车、运管车、测井车等大型工程车辆进入市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后勤保障人员李小伟说。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推进,他多次前往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讲明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终于拿到了“绿色通行证”,扫清了施工中的障碍。
抽出工程“满意水”
菏泽市绿地花都国际地热供暖工程设计工期为100天,资环二院公司却提前20天就完成了施工任务。优秀答卷是如何做出来的?
“现在井深200米,井内不返泥浆,出现严重漏失情况!”2024年10月4日深夜,接到钻机情况汇报后,王占强匆匆赶到现场,一番勘查后,果断地说:“施工地热供暖工程,保证水量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要采取任何堵漏办法,一直往下钻进!但是这种钻进方法最容易发生事故,必须做好安全防范和各项应对工作。”随后,从钻机到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守候在现场,密切监视钻井情况,加大钻井供水量,积极优化泥浆性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2024年12月10日,第三口井完钻抽水试验时,地下水却与工程技术人员玩起了“躲猫猫”。“抽水试验后,水量每小时只有30立方米左右,我们顿时有点蒙圈。”技术负责人刘伟超说,前两口井出水量都达到了100多立方米,为啥第三口井只有30立方米?问题出在哪里?检查、分析多项施工程序后,大家认为是这口井井壁泥皮过厚,造成水眼被堵。问题症结找到了,项目部决定采用气举高压注气工艺,并借助硫酸稀释方法清除井壁泥皮。但是,第二次试抽效果仍然不理想。经过思考,王占强语气坚定地说:“是高压注气时长和硫酸添加比例不够,再试一次,我相信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经过延长高压注气时间、增加硫酸比重,第三次抽水试验传来喜讯:抽水量达到123立方米!
“经过80天紧张施工,我们攻克了多个难关,确保了菏泽市绿地花都国际地热供暖工程高效竣工,以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的优异成绩,向‘牡丹之乡’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展现了地质人的担当作为。”提起这项工程,王占强语气中充满自豪。